让生活与数学同伴而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让生活与数学同伴而行

吴雯

浙江省 绍兴市元培小学 3120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 数学 生活情境 方式 解决问题

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采取机械重复、形式单一的题海教学,一味地要求学生做题,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轨,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一上数学课个个没精打采,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重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愿学、乐学,就能学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1.巧用小故事创设情境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笔者引入了阿凡提的故事: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5fd2c3ad493df_html_b73557c796b02ca8.gif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5fd2c3ad493df_html_390461d57f3a92fb.gif 。老三分到了这块的5fd2c3ad493df_html_e45f1096d0bafd80.gif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地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完故事,好奇心被激发,纷纷猜测阿凡提讲了什么。我适时地引入课题,整一堂课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完后个个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2.结合其他学科创设情境

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拿出口风琴,学一段学生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旋律。学生感到很奇怪,莫非数学老师成音乐老师了,从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教了学生一段简单的旋律后,教师问学生:“你发现这段曲子有什么特色么?”通过吹奏,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段曲子的旋律是周而复始,不停地重复,从而获得对“循坏”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像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天,然后又是星期一······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中有没有这样‘循环’的现象呢?”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像这样从音乐课知识引入数学知识,学生很少碰到,即陶冶了情操,又很好地刺激了学生好奇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知识点只有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更多地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从而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初步感知认识并付诸行动,在实践中验证认识,形成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笔者了解到学生对淘宝购物非常地感兴趣,于是课前笔者让学生去收集父母去年上半年(2013年1-6月)的淘宝每月消费总金额,并整理成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会说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接着,引发学生思考:直条有长有短是因为数量有多少,你能用手势来表示这种变化趋势吗?学生可能会画成波浪线,再请学生来帮忙,从条形过渡到折线,在直条上描上点,连上线段,然后擦去直条就得到了一幅折线统计图,自然而然地从“旧知”迁移到“新知”,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亲历新知的生成过程。而“折线统计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学习讨论,更加明白了解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再借助多媒体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体验对比中学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自己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利率与利息”这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去银行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记录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什么是利率?什么是利息?为什么储蓄的时间不同年利率也会不同?”······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探究新知,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生活的储蓄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留心周围事物,并能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上述这些案例,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的数学问题,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心灵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