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支架式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行走: 支架式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吴涵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 江苏省南京市 211800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建构知识的概念框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为中心搭建脚手架,以合作为手段稳固住支架,以审美为策略延展好支架,以实践为法官评判支架,精准滴灌,行走好支架式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孩子综合人文素养。

【关键词】学生,合作,审美,实践,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建构知识的概念框架,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但是建构主义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支架式教学在运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恰恰是由于对教学细节处理不到位引起的。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的改进和思考,找到合适且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运用支架式教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搭建

搭建支架是支架式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脚手架的含义,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搭好脚手架。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兴趣经历各异,所以支架的选取自然也不一样。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认真考虑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征。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就像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一样。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利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三上“Unit 2 I’m Liu Tao”。该单元的重点内容“Are you ...? Yes,l am/No I’m not”句型简单。在课程学习之前,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就已经能脱口而出。那么,在课堂设计时就必须提高教学的起点,并且基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拔高教学的终点。那么在能力较强的班级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Are you ...? Yes,l am/No I’m not”这类句型?是高铁检票时还是课外活动碰到自己以前的同学时?当对方回答Yes, I am之后,我们接下来会说什么?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在新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终点之间设计“支架”。而不是用那些固定化的游戏去应付学生,搭建一些空中楼阁,看似一气呵成,其实学生仍然停留在原地。

二、群策群力,以合作为手段稳固支架

1.共同参与,化被动于主动

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需要询问、倾听、理解,这会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避免了只会机械地重复句型。在支架式教学中,合作性的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能促进其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特别是小组游戏,该形式能吸引学生全部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学生不仅能在教师搭建的“支架”上灵活行走,而且学生也会产生浓浓的趣味,增进对知识的记忆强度,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

2.分工处理细节,交流体验文章

在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必不可少。既然存在合作,就需要负责任的决策。在合作中,小组成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小组做出的决策应该是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得出的。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形成高质量高效率的合作型小组。

例如:在新授三上Unit3 My friends 时,学生带来了他与好朋友的合影,并且在小组讨论中运用重点句型:She/He is...She/He is my friend.介绍他们的好朋友,之后教师会请学生上台来介绍他们的朋友给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英语水平不同,性格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就要权衡利与弊。一个四人小组一定要有一个“民主”的核心人物,他既能合理的分配任务又能起到帮助者的作用,比如:一个学生对重点句型不熟练,同时性格又有些自卑,这时组长可以先让会说的同学先做个示范,鼓励成员间相互帮助,高效完成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上,我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征来分配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潜力以及定位好成员在团队中的地位。

三、陶冶情志,以审美为策略延展支架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逐渐深入,学校对学生的教学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力求通过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将培养审美情趣应用到支架式教学中,不仅是对支架式教学的创新延伸,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感受英语阅读中的美,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

人的发展必须要经过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这三个阶段。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独立人格、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感知美、发现美。例如,Unit3 My friends“我的朋友”是一个美好的话题。在课堂中,一方面我会引导学生们感知友谊的可贵,另一方面我通过自编的手语舞来启发学生肢体语言的魅力。其实这个单元主题较为宽泛,教师需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细分和拆解,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针对My friends主题,我会在学生介绍完自己的朋友时,进一步询问:“你的朋友身上哪些“闪光点”是值得你去学习的?为什么?”逐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四、力学笃行,以实践为法官评判支架

1.以实践为依托,判定教材与实际的契合点

《学记》有言:“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现代教育活动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两者相辅相成。我们既要重视课堂文化,也要抓住课外文化。如今课内活动受到足够的重视,可课外活动却鲜有人问。而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尝试去表达,但在课堂中对语言的操练只是最基本的活动。课外实践不仅仅在于将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也是评判学生是否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支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布置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语言的输出,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教材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因此,让实践化身“法官”,公平公正的评判教学支架,这样的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理解性得掌握语言,并将学过的语言重组,最后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2.延伸课内外知识,全面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目前,课业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任务和职责。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学习任务与健康生活理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孩子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童年!三上Unit1 Hello,当在教授Good morning 时,我会告诉学生们:早晨7:00起床,自己叠被子、自己吃早饭、自己去锻炼。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社区服务类活动、夏令营、研学营等。其实质是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醇厚生活阅历,将支架式教学的支点延伸到课堂以外。在上完Unit1 Hello这一单元后,每当和学生在路上偶遇时,我都会和他们用英语打招呼。目的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Hello!/Hi!/Good morning...”等招呼用语,做到寓教于生活,而不是局限于课堂之内。

总而言之,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需要我们用心浇灌。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生存,真正的核心素养,最终是通过对人性的教育体现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只有合理搭建支架,稳固延伸支架,才能把教学上的“最后一公里”缩短到“最后一毫米”。虽然还有差距,还不完美,但是我们依然在路上不断前进,一直奔跑。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小学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24

[2]刘良华.“新六艺”作为核心素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14-116

[3]李璨.屠莉娅.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模式构建[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03-1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