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腧穴结合下肢前侧腧穴交替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背部腧穴结合下肢前侧腧穴交替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沈敬国

四川省自贡市 荣县中医医院 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摘要]目的 分析背部腧穴结合下肢前侧腧穴交替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康复训练中配合不同穴位交替针刺法,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2例患者经针刺治疗配合康复锻炼后,与入院时对比出院前股四头肌与大腿外展肌群等肌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深感觉均恢复正常,双侧L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侧膝跳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见明显异常;ASIA分级从入院时的B级恢复到出院时的D级,ADL评分实现显著提升。结论 针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康复锻炼为主,而在此基础上配合适当穴位针刺疗法可进一步提升肌力恢复效果,对于提升整体康复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针刺法康复训练外伤性截瘫


截瘫的临床治疗难度较高,在治疗中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患者生活能力等。以往临床实践中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多采用中医的针刺疗法,刺激肌肉运动神经,促使其逐渐恢复功能[1]。本次研究中以院内收治的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为例,分析了穴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截瘫患者中选取出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一,邱某某,女性,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开窗减压术”治疗,治疗后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在入院时康复评定结果显示,T12平面以下麻木,感觉减退。股四头肌群-双侧、股二头肌群-双侧、外展肌群-双侧均为1级,内收肌群-双侧为0级。小腿胫前及踇指伸肌-左:2级;右:2-级。存在生理反射。ASIA分级为B级,ADL评分为30分。其二,周某某,男性,46岁,因高坠伤导致“全身多发骨折伴不全瘫”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在入院时康复评定结果显示,双下肢肌张力0级;右下肢肌群肌力2-级 左下肢肌群肌力2+级;双下肢深感觉正常,T12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双侧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双侧戈登征阳性。ASIA分级为B级,ADL评分为25分。

1.2方法

1.2.1针刺方法

电针治疗穴位背部主要腧穴双侧:肾俞、大肠腧、环跳、委中、承山、夹脊穴。前端下肢主要腧穴双侧:风市、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阿是穴。每次针刺穴位30分钟,每日治疗1次,一前一后腧穴交替针刺 6天为一疗程,在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休息1天进入到下一个疗程。

1.2.2康复训练方法

(1)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在患者不能自主活动的状态下,辅助其做髋关节被动练习,每天锻炼5次,每次锻炼5min左右。

(2)肌力训练:辅助患者取俯卧位,向后伸大腿训练臀部肌力,转变卧位后向上抬腿,训练大腿外侧肌力。

(3)步态训练:采用四点步态练习,具体包括平衡站姿;一侧拐杖向前;经由提髋提起对侧腿,低头摆动腿的对侧;提起腿后将腿如钟摆向前摆动。

2 结果

2.1患者出院前肌力评估

在出院前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能量表对肌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邱某某的股四头肌与大腿外展肌群及内收肌群右均达到4级,小腿胫前及踇指伸肌达到4+;周某某股四头肌左与大腿外展肌群及大腿内收肌群均达到4级,小腿胫前及踇指伸肌左达到4+。见表1。

表1 患者出院前肌力评估结果

项目


邱某某

周某某

股四头肌(级)

4

3+

4

4

大腿外展肌群(级)

4

4

4

4

大腿内收肌群(级)

4

4

3

4

股二头肌群(级)

4

3-

3+

3-

小腿胫前及踇指伸肌(级)

4+

3-

4+

4+

小腿三头肌群(级)

4

3-

4

3-

2.2患者出院前肢体感觉评估

邱某某出院前,深感觉方面双侧深感觉正常;浅感觉方面双侧L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周某某出院前,深感觉方面双侧深感觉正常;浅感觉方面双侧L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

2.3患者出院前生理反射与病理反射

2例患者出院前生理反射与病理反射状态一致,双侧膝跳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见明显异常。

2.4患者出院前ASIA分级与ADL评分

邱某某ASIA分级从入院时的B级转变为出院前的D级;ADL评分从入院时的30分转变为出院时的80分。周某某ASIA分级从入院时的B级转变为出院前的D级;ADL评分从入院时的25分转变为出院时的75分。

3 讨论

外伤性截瘫所指向的是,基于外力影响造成脊髓损伤部位下的肢体瘫痪[2]。引发该疾病原因主要为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受到损伤的部位比较容易出现脊柱活动频繁节段,损伤程度与暴力大小存在密切关联[3]。在外伤性截瘫发生后,患者可出现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下各种感觉丧失。在脊髓休克症状恢复后感觉可逐渐出现。同时患者的运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若为横贯性损伤,脊髓休克消失后损失节段下运动功能可完全消失,且肌张力会随之增高反射亢进[4]。其中有患者可表现为损害节段相关范围的肌群表现为张力松弛与萎缩等。截瘫的临床治疗难度较高,在治疗中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患者生活能力等。

对于外伤性截瘫的治疗,可采用针刺相应穴位促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同时还需要配合科学的康复锻炼。临床实践证实有众多常用穴位具有运动点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穴位均与运动点符合。电针运动点治疗后,能够促使患者侧肌肉有节律收缩及运动,逐渐恢复正常活动,防控失用性萎缩。但运动点针刺对于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是否能够发挥出同样的效果还有待证实[5]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对比2例病例可发现背部腧穴结合下肢前端腧穴交替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除此之外,前后交替针刺选穴还有助于缓解重复针刺的痛苦以及心理压力。以往有报道显示,针刺能够经由刺激促使休眠神经组织得以复苏,除此之外对纤维再生以及神经元蛋白的合成也具有促进作用,进而达到改善局部组织代谢与微循环的效果。尤其针对高位截瘫患者,可极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

选择适当穴位交替针刺可有效改善截瘫患者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对比常用经穴针刺,对运动点针刺所发挥出的改善日常互动能力效果更为显著。针刺穴位作用发挥原理为,针刺适当穴位可对皮内触痛觉感受器进行刺激,进而形成各种冲动,经由触痛觉传到束将冲动最后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再经由各神经中枢整合后从椎体系或椎体外系运动传导路传出,避免肌肉萎缩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康复锻炼为主,而在此基础上配合适当穴位针刺疗法可进一步提升肌力恢复效果,对于提升整体康复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庞日朝,张安仁,王文春,等.步行训练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033(003):207-210.

[2]张弛,张海林,陶艳,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常规康复疗法在外伤性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019(005):528-531.

[3]王顺达,杨俊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营养治疗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8,020(011):1743-1745.

[4]崔银洁,宋晓娟,王倩,等."截瘫三联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8,038(005):483-489.

[5]邢政伟,邢松伟.系统运动康复训练对腰椎爆裂骨折所致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9(10):75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