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0kV分线线损的分析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浅谈 10kV分线线损的分析方法

陈炜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靖县供电公司  漳州 南靖  3636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电能表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国网公司推出的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10kV中压分线线损计算与监测。介绍了同期线损的基本概念,详细阐述了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中压线损异常情况,分析了线路模型配置、输入输出电量排查、计量问题、采集问题等对线损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线损管理水平。并探讨了一二次融合开关,希望对10KV及以上分线线损技术管理工作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浅谈10kV分线线损的分析方法 

引言

随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强同期线损工作,同期线损管理工作也进人攻坚阶段。目前调控专业的同期线损管理指标体系中,10KV及以上分线监测率(合理率)是较为基础及重要的一项指标,也是专业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精力投人最多最为关注的一项指标。在10KV及以上分线线损技术管理中,技术策略的积累和研究最为关键。从技术管理层面系统性论述该项指标的日常维控与治理。

1.10KV及以上同期分线线损控制策略

在10KV及以上分线管理中应始终贯彻维控治理常态化,形成一整套日常维护与治理的流程策略。首先,要知悉掌握月度主网检修计划,了解掌握次月主网设备主要的运行方式变更,尤其是新投运设备或重大改接设备相关工作的停复役时间及主要工作内容,甚而对相关分线线损的影响提前预判。其次对每日日线损进行监判处置,将电网线损造成的异动降至最小,一般来说以电能量采集系统T+1监控为好。

1.1研判原则

(1)首轮判定

通过日线损监控,初步筛选出每日不合理线路,此后便需要对其作出首轮判定:哪些不合理线路需进步研判处置转人次轮研判,而剩余不合理线路则停止研判。一般来说,暂可以忽略线路的判定原则为:根据月度检修计划,方式例行变更的线路。某日偶发,线损率在邻近合理阂值之外的不合理线路。

(2)次轮判定

转人次轮研判的线路均需要追溯藏匿的异常缺陷点,存在下列几种情形:

a.线路模型供受两侧测点或厂站有一方负荷曲线采集中断/缺漏、通信中断或用户数据缺失,只要明确转请相关部门单位处置即可。

b.如果两侧测点采集通信均正常,需借助供受电两侧测点所在母线平衡来研判异常缺陷所在侧(一般线损畸变值与母线平衡畸变值相当)。

c.如果两侧测点采集、通讯、母平均正常,必须考虑到某侧母线压变计量回路异常的可能性(一般可借助同母线多条线路线损异常验证)。

d.配电线路如果供电侧测点及所在母平一切完好,则考虑用户计量回路异常。

e.新投运线路,关注测点倍率。

上述后4种情形分析研判到位后,亦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单位以资借鉴,并最终确认查处异常缺陷点。

1.2处置原则

研判反馈结束,异常缺陷点得到确认后,所遵循的处置原则可归纳为:

a.重采负荷曲线仍旧缺漏的测点,设备管理单位明确回馈不影响月度数据的则忽略,否则应建议给予换表处理。被告知换表后,根据另侧电量预估旧表电量提供给换表单位设置换表表底记录;若系用户例行换表,亦提醒换表记录需完整准确。

b.经设备管理单位现场确认后,明确测点异常缺陷的,则进行计量回路缺陷处置,累计电量畸变大的还要予以换表处理(少数一过性异常且电量影响不大的可视情形除外),换表处理的同样须提供预估电量以设置换表表底记录。

c.根据月度检修计划,例行方式改接的线路,线路模型据实做好临时打包处理。

d.新投运线路倍率错置经确认修改后,为不影响月度计算,一般也是插入换表记录进行处置。

1.3研判后监控

对于转付相关部门单位的异常缺陷应对处理进程密切关注,适时提醒督促,力争异常缺陷治理处置尽速完结。所有异常经研判处置后,通过日线损监测,若线损率回归稳定合理,可认为异常缺陷业已治理闭环。

2.一二次融合开关

2.1初步融合

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招标技术规范,初步融合阶段产品主要特征表现为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由开关本体、控制终端、取电TV、绝缘电缆等成套组成。其中,开关本体、控制终端、TV之间采用军用品级航空接插件,通过户外型全绝缘电缆连接。同时航插接口采用密封材料,提高整体的抗凝露性能。

将电子式互感器应用于柱上开关中是初步阶段相较于目前柱上开关最主要的一点改进。传统互感器相对只适用于测量稳态电流,而在故障暂态时,由于线路中存在直流电流,使得电流互感器容易发生饱和,造成测量误差,可能会导致继保的误动和拒动。为提高暂态电量的测量精度,进而提高开关动作的准确性,因此在初步融合阶段,柱上开关抛弃了传统互感器,取而代之应用的是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ETV/ETA),比如ZW32开关外置了ETV/ETA,暂态测量性能大大提升。电子互感器的安装位置与合并单元之间有一定距离,其输出的模拟量小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处于复杂电磁场环境下,极易受到电磁干扰,虽然传统互感器也同样存在信号干扰的现象,但由于电子互感器的输出信号额定值远小于传统互感器输出信号,因此相同强度的干扰对电子互感器的影响程度更大。电子式互感器在2030倍额定电流范围内线性度好,但在5%~20%额定电流范围内输出模拟量信号较小而导致其准确性差。

另外,控制终端在功能上配置了配电线损采集模块,实现计量功能,作为一二次设备融合的一个扩展功能。

2.2完全融合阶段

在完全融合阶段,二次设备最理想的形态是发展成可即插即用的插件分散布置在开关本体内部,与一次设备高度融合。但是分散布置的插件会给维护检修方面带来不便,因此这只是在理想状态(一二次设备寿命等同)的情况下的发展形态。在必须考虑设备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故障的前提下,二次设备可先以即插即用的功能集成化插件形态过渡,在此形态下还可利用导轨和自动装置或其它方式来辅助取下设备进行检修。目前,已有厂家实现取电装置、断路器本体以及FTU在结构层面上的一体化,但仍处于试验中。

而当二次设备与开关融合后,运维人员无法从地面上直接观察到二次设备的设置信息,也无法直接手动操作,这时须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智能终端互联后进行一系列后续操作。

此阶段在深度融合阶段基础上仍需解决:取电方式的选择;取电装置与开关融合一体;电子式互感器的寿命与信号小;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维要求并减小干扰影响;产品长期运行的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柱上开关整体结构设计上也需不断优化,运用即插即用技术,减少终端接入时配置和调试的手动操作。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期间极易受到所种因素影响,使得10kV分线线损出现原因及管理重点也具有明显差异性,因此在10kV分线线损控制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也应针对线损特征,找寻出更加合理的解决办法,积极引进先进的线损检测技术,提升10kV分线线损管理水平,降低电力设备浪费量,提升电网建设期间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培顺.浅谈10kV及以下配电网降损措施[J].天津电力技术,2016(04):47~49.

[2]赖文裕.浅谈10kV及以下配电网降低损耗措施[J].通讯世界,2013(09):125~126.

[3]裴建松.廊坊文安縣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方案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4]黄东来,邢宇芝,张建海,祁宏涛.浅谈近年来天津市电力公司线损工作存在的问题[J].天津电力技术,2000(S1):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