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华侨中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需要对文本“理解”,更需要对文本进行“交流”、 “分享”活动。在教学中以文本作为媒介,师生、生与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精神的对话,共享社会与人生的经验,才是高效阅读的途径与方法。本文从激发阅读兴趣,阅读交流分享角度探微,以期有所收获。
关键词:阅读现状 阅读层次 海量阅读 阅读经典 师生同读 阅读境界
审视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的语文课堂缺乏真正倾听、对话、交流、分享;讲读课文的学习,老师讲得详细具体,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照搬照抄,不加思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激发其阅读兴趣的情景很少;触动心灵、富有生命力及童真的声音微乎其微。
基于此,我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师生、生生同读,师生、生生分享交流的方式开展实践与探索,效果比较明显。
善用教材,引领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综合性学校《少年正是读书时》,我对教材的调查表进行调整,对本人所任教的初一(11)、(12)班阅读整体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回收问卷92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1份,有效率98%,其中男生50人,女生42人。调查表明,初中一年级大部分学生能保证每天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看书。学生们更看重阅读对增长知识的帮助,也比较看重其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故阅读的功利性较强。“阅读习惯”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很大,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教师或家长布置的读书任务。大部分家庭缺少阅读气氛,这也制约了孩子阅读兴趣的养成。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对阅读方面,如对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在了解班级阅读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习惯”自查活动,先个人后整个小组汇总,第三步,人人制定每学期读书计划。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对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等方面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对自己的读书计划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我深深感到身上任务的艰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提升等,关键在教师。
落实阅读任务,制定读书计划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就和同学们约定:①每天落实阅读任务,把在校的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每天人人必读1200字以上的若干篇文章;②每天的课前五分钟进行个人或小组阅读分享;③个人读与同伴读、小组读结合,交流对文章的认识与理解。学生根据指引,平时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或者自带书到校阅读,确保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阅读活动。班级阅读计划也是在每学期初由科代表组织组长商议,制定出来班级读书计划,如阅读分享交流、好书(美文)推荐、整本书阅读、我和名人来个约会、经典诵读等活动。个人、班级读书计划、每位同学拟定好的读书格言、读书书签等在班上的墙壁、黑板进行个性化的布置,开辟班级“读书园地”,内容由各语文学习小组自帮助更新,营造读书的氛围。
三、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通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抓住初中生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做了很多尝试。
(一)讲故事,播下种子
孩子的阅读是需要引导的。刚升入初中的孩子,因家庭环境、阅读经历不一样,阅读层次也有所不同。平时教学中,我会根据书里书外,作家故事等,引导学生关注与课文有关的信息,由读作家的一篇文章到读作家的若干篇文章。经常坚持给学生讲一个个故事,正是这一个个明亮而温暖的故事,吸引着学生每日和一本本书相遇,让学生期待阅读。引导学生开始了海量阅读的人生。
(二)鼓励质疑,阅读思考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更需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析、辨别、归纳等思维方法,解读文本,感悟文本,与作家产生共鸣。每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先读懂,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讲授与引导,这样的话,师生同读、共解读文本,相互交流就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在学生有点感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到篇章中去,把文章的前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把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每天学生分享的文章,我要求他们给老师、同伴看,使阅读成为师生、生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三)学会选择,阅读经典
叶圣陶先生说的:“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于学生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引导学生看好书,看合适的书,就要让学生读书有所选择,这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类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类版本蜂拥而至,我经常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哪些出版社的书,哪本书的哪个译本更好,引导学生选择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在内容、文字等方面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这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推荐学生阅读名家名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四、分享交流感悟 , 关注阅读体验
与其抱怨学生不愿意读书,读书进不了脑子,还不如想一想该如何更换督促孩子们读书的方式。本人认为阅读后交流分享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本学期第四周开始到第十三周,我就在所任教的初一(11)(12)班开展了阅读交流分享活动,效果喜人。科代表先带头说,能力强的同学先说。同学们一开始有的分享情节,有的分享人物形象,有的品味语言。同学们乐意倾听,共同读一篇文章的伙伴也乐意说,有时因为对文本的理解不一致而针锋相对,各执一词,教师这时再来解读作正面的引导,以表扬鼓励为主,同学们对文本内容理解有所偏差时才给予指正。这样的班级阅读及乐于交流分享氛围,慢慢地带动了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他们也行动起来,不甘落后,轮到自己分享时也能作简短的分享,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诵读分享自己摘抄的句子。本学期还开展主题阅读分享活动,例如在《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汤姆索索亚历险记》、《草房子》分享活动中等,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通过教师设计问题或学习小组互相提问分享。同学们每个人都是主角,所以特别认真对待,有的担心自己临场紧张说不出话,就把读的文章的感悟写了下来。慢慢地班上的同学对每天的阅读分享交流活动充满了期待。一年来,同学们分享了<<老人与海》《草房子》等,或选自《微型小说》、《小小说》、《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若干美文。真正做到班上人人读书、人人分享。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养成了重视积累文本语言的好习惯,养成了细读文本、圈点勾画及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阅读交流分享活动更突出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本本好书能为学生开启领略大千世界的门。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能让学生终身愉悦。阅读分享交流的常态化更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幸福。它既能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又能让同学们勤于思考,与作者共鸣,进入更高的阅读境界,这种活动这种趣味沁人心碑,延绵恒久,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有利于孩子们身心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文德勒,范多伦。如何读一本书M1。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郑惠生。“视听时代”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
调查研究之五[]。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8):115。
[3](日本)斋藤孝。超级阅读术M]。赵「仲明,译,北京:北京联合版公司,2016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