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国农村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课题。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逐步向层次高、需求多样化发展。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快速升级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本文从解决农业供需结构性矛盾出发,以打造扶持农产品品牌为切入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矛盾 农产品品牌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指明道路。对于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各方面形成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这样一个共识。而当前,农产品供给品质好,有口碑的不多,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快速升级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迫切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推进质量兴农,结合地区资源状况,以打造品牌为引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减少低端农产品的生产,增加中高端农产品生产,在有效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同时,必将减少农产品库存。在保障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区位优势,发展品牌产品,有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适度发展规模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转变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一、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从改善供给入手
在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受供求关系变化、价格波动的影响,农产品价格纷纷呈下跌趋势,农产品销售不畅,严重影响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快速升级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政府也一直重视农业生产,把粮食安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农业扶持力度,粮食产量也得到很大提升,即使如此,我国粮食仍然不能完全自给,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业粮食的缺口将达到1亿吨。粮食自给率只有86%。只重视农业产量和规模,而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结构,导致某些低质粮食大量的存放在仓库中,同时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优质品牌粮食,确因成本哄抬价格和价格下移遭道挤压,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如“玉米严重过剩、小麦基本平衡、大米略有盈余、大豆供需缺口巨大”, 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迫切需要调整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节本增效,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重组,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以打造扶持农产品品牌为切入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主要矛盾发生深刻转变。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快速升级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为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新变化,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以打造扶持农产品品牌为切入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1.优化产品产业结构
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的原则应是粮食安全排在首位,实现安全和效益的统一,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换取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有大豆、小麦、大麦、高粱、木薯、大米、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因此,可在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大力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市场紧俏农产品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
2.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农产品需求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呈现由低层次、单一化需求向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当下,农产品供给品质优良,形成品牌的少,普通的大众化的多,而这发展不相适应,迫切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推进质量兴农,2017年一号文件也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
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地区资源状况,以打造品牌为切入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减少低端农产品的生产,增加中高端农产品生产,在有效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同时,必将减少农产品库存。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以重视产量、规模的扶持政策到以打造地区品牌为重点转变,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三、打造农产品品牌,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了这次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认为农业发展应该把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1.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打造地区品牌
在保障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区位优势,有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品牌产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兼有工业结构性改革的特点,农业发展受到区位和资源的影响,有其发展的周期性、季节性、地域性,各地正是由于存在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地农产品品种、品质存在差异。正所谓“橘生南方为橘,橘生北方为枳”,因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开发和挖掘当地品牌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技术支持,整合农业资源,逐步形成种植规模适度、农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可观、农民增收快的品牌农产品,才最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推进以品牌农业为主要调整方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例如临沂市郯城县的银杏、兰陵县的大蒜等。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品牌农业科学种植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深化改革,发展品牌农业种植,就需要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农业技术人员。一是政府要出台农业人才培养政策,利用农广校和当地高校,有效开展“校地联合培养”模式,选拔文化水平高,愿意服务农业的中青年农民进入高校或农广校进行现代农业种植和管理能力培训,为农业发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推动高校和农广校教师和科技工作人员到农村挂职,帮助农村提升农业种植和管理水平,从而带动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提升农民素质。三是各地方政府要举办“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培训班,不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四是利用网络等远程培训手段,不断将农业种植和管理的新技术、新模式传播到农村,从而提升农民素质。
以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主要经营者,在国家土地政策“三权确立”引领下,流转足够的土地,进行适度的规模化经营,让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产业化农业企业成为品牌农业种植的主体力量,建立三位一体的产业化合作经营模式。
3.创建“互联网+”下的双创机制,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发展模式
培育“互联网+”发展新主体。龙头企业在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营销的同时,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将市场供求信息、现代科技知识及时传递给农户,把农产品生产过程延伸到精深加工及储运、销售领域,从而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确保了农户从生产到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均有参与,均有收益。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地方政府可通过宣传推介地方品牌农业产品,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实施地方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同发展战略,开展技术创新等活动,提升农业企业品牌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质量,培育和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
拓展“互联网+”发展模式。通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一村一品、返乡创业等有效结合,进一步鼓励发展多种形式新型业态,全面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推进,临沂市已实现了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产品银杏、大蒜、生姜、山蘑、核桃、板栗等,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利用,极大地改变了临沂市农业及农产品经营理念与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与品牌影响力。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一是全面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一系列措施,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提供便利服务,对进入创业园区的,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政策咨询、集中办理证照等服务。二是积极推进“宽带中国”、“宽带乡村”建设,提升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创业创新。三是有序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建立价值评估、流转处置、风险分担等机制,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押物范围等综合措施,对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信贷需求优先提供扶贫小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对创办的小微企业优先提供产业扶贫专项贷款支持,努力解决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融资难问题。四是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倾斜资源,缓解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用地、用电、用水等难题。五是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创业失败临时救助、子女义务教育、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等工作。六是人社部门组织乡村干部、创业导师进行“一帮一”定向结对服务,同时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创业项目库,定向精准推介创业项目,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4.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品牌农业补贴机制
众所周知,农业补贴主要集中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方面,以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为了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品牌农业补贴机制就成为目前农业发展一打造品牌农业来调整供给侧结的有效激励手段。《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为地方政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稳步推进品牌农业种植计划提供了政策依据,适当调整农业补贴向品牌农业倾斜,不仅可以激励品牌农业种植的积极性,还可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
地方政府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品牌农业补贴制度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循序渐进,以市场价格为依据,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调动农民积极性,统筹补贴,提高补贴资金的利用率。要改变以往的农业补贴机制,逐步形成品牌农业补贴占优的农业补贴政策,激励农民由普通种植向品牌农业种植转变。
5.提升农业科技,打造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品牌农业科技发展体系
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少、环境差、生态退化和生产成本提高等系列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只有提升农业科技,推进品牌农业种植,打造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品牌农业科技发展体系。
当地政府要利用农业局、农广校、农业技术服务站甚至高校师资力量想方设法提升品牌农业种植科技含量,从而提升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兰陵县的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就充分利用了当下流行的科技手段,结合农业生态循环利用技术形成的科技含量高,生态环保好的新型品牌农业。
发展品牌农业,关键在科技为先导,人才为保障,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快领军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使得农业科技领军团队针对本土农业资源和特色,开发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科技含量高的品牌农业项目。另一方面要打造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品牌农业科技发展体系,利用校地联合、校企合作等合作模式,利用各种各类培训手段培养农业了级人才,提升农民素质,是的一批以种植品牌农业为主的新兴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参考文献
[1].罗富民.城镇化发展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2)
[2]. 韩长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革.北方牧业,2016
[3].陈文胜. 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以区域地标品牌为战略调整农业结构.农村经,2016,(11)
[4]. 许瑞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甘肃社会科学.2016(6)
[5]. 李岩,王志军,杨明升.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一县一品”发展策略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1)
[6]. 林惠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漳州为例.经济师,2016(11)
[7]. 黄祖辉,傅琳琳,李海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历史回顾”问题实质与改革重点.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8].杨建利,邢娇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4)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