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幼儿园 674499
[摘要]幼儿健康的生活行为和习惯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只有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正向、积极的教育合力,才能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要将幼教工作做好,不仅是幼教工作者们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家长担负起责任,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和谐的家园教育环境,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园携手 共建 和谐一致 环境
当今社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定阶段,发展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需要。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机构,要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家长携手共建和谐幼儿园。
一、幼教机构家园合作的现状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中的两大环境,但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使人们误以为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陷入了幼儿教育的误区。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对于幼儿的成长,家庭中长辈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言行举止、精神风貌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就孩子而言,大约2/3的时间是和家长一同度过的,正所谓“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语道出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如果幼儿园的教育能够得到来自家庭,来自家长的充分有效配合,自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将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例分享如下:这天中午幼儿吃的是炖排骨,两位老师安排幼儿分发完餐具和残羹盘,便让幼儿排队自主盛饭菜,孩子们盛好饭菜回到座位上安静的吃开来,这时,笔者发现妤妤小朋友正双手拿着排骨啃得起劲儿,出于职业本能,笔者立刻走到妤妤旁边,小声地跟妤妤说道:“妤妤,可不能用手抓排骨哦,用筷子夹着吃吧,否则别人会以为是小狗狗在啃骨头呢。”妤妤与笔者对视了一下,很认真地回应到:“老师,妈妈说吃排骨时要用双手握住。”笔者瞪大眼睛顿时无语,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反映出家园教育未能达成一致,导致孩子不知所措,妈妈是这样教的,可老师又说这样的行为很不雅,到底该听谁的呢?想必孩子也在心里嘀咕着。
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必须取得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避免“幼儿在园在家两个样”的情况出现,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园共育已成为幼教界的共识,成为幼教发展的大趋势。
二、构建和谐家园教育环境的策略
1、打造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
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即优良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只有创建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环境,才能放飞孩子的梦想,张扬孩子的个性,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为此,幼儿园要创设出一种互动和谐的人际关系,将幼儿的学习、活动都演化成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让孩子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不为学习、活动所累,不为与同伴的相处所困,不把教师视为严者,不把幼儿园视为拘谨、受限制的场所。真正把幼儿园当成家园、乐园,把教师当成朋友、伙伴。
比如家长开放日前,教师会提前告知孩子“明天爸爸妈妈也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我们来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看谁表现好。”而不是告诉孩子自己是活动的展示者、受检阅者,要好好表现等,以和爸爸妈妈比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求胜心理,力争样样都表现得比爸爸妈妈出色,无人纠缠在家长身边,无人哭闹,都充分表现出自己懂事、积极的一面。教师也称家长为大朋友,安排“大朋友和小朋友”的互动活动,以“悄悄话”“比一比”等形式,让幼儿、家长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是课程的主角,是和教师站在同一平台上的伙伴。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家长、幼儿居高临下的“浇灌”,而是用平等的对话、赏识的眼光、和蔼的微笑和家长、幼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指引幼儿快乐学习,为幼儿的快乐明天导航。
2、构建家长参与的园本课程
新课程的实施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转变家长观念的同时,我们首先要让家长理解课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让家长看到希望,看到改革的成果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观。在课程的构建上,首先引领家长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再循序渐进,让家长由注重孩子知识技能获得向注重能力发展转变;最后,创造条件让家长由活动参与者变为活动的主导者。
家园合作应考虑家园双方的需求,但核心是幼儿,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读懂孩子的基础上去建构课程、开发课程、完善课程,始终以追随孩子为主线,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激活家园、社区活动新机制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活动是幼儿园的灵魂。《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因此,满足家庭优质教育的要求,把握时代特点的创新思维,激活幼儿园、家庭、社区活动的新机制,已成为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以往的家园活动都是由幼儿园发起、组织和评价,家长只是参与者、合作者,而新《纲要》《指南》的贯彻,要求每个家长都变成活动的研究者和主宰者,为新课程的实施献计献策。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幼儿素质的提高。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及时商量、调整教育策略,以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教师要找准节庆切入点,在突出新课程的基础上,整和家园、社区资源优势,拓展家园共育的活动平台,通过节日等机会,挖掘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社区、家园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作用。如根据家长的特长、工作性质,有意邀请某些家长到幼儿园当“老师”,设计组织活动或给幼儿表演等。让家长走进课堂,丰富幼儿园课程,开阔幼儿的视野,同时也使家长体验到幼儿教育的不易和幼儿互动的快乐。使家长教育资源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
总之,构建家园共育的和谐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在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家园关系、育人环境等方面做积极的尝试与改革,与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道,打造和谐一致的幼儿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教育部制定,2010.
[2]李生兰著.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楮远辉.张平海主编.教育学新编[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4]庞雪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家校合作模式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2(04)
[5]蔡志华.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6]何彦娟.家校合作的现状思考与形式革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7]黄河清,吴怡然,彭芸.家校合作中的家长教育方式[J].教育学术月刊, 2011(11)
[8]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4)
[9]易琴春.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