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谭林

湖北省巴东县中医医院,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 4443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医内科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内科中选取74例偏头痛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症状,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经内科相关检查,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并将74例患者分配为不同组别,需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使用西药疗法、中医内科疗法,每组37例患者,并对比不同疗法下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实施中医内科疗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并保障安全性。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疗法;西药疗法;临床疗效

前言: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使得偏头痛这一病症的发生率在不断提升,已经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一般情况下,偏头痛可能为单侧疼痛或者双侧疼痛,多数人对其重视度不高,但随着其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对于偏头痛多采用药物治疗,且多为西药,但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效果相对差强人意,仅能够暂时性的缓解疼痛,且此类药物在长期应用后,也会给机体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1]。中医疗法中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可快速缓解其疼痛症状,本次对照实验中,笔者便重点探究了治疗偏头痛的中医内科疗法及其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组内74例研究对象均存在有反复性偏头痛症状,为内科于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符合实验入组条件。同时,据调查诊断,患者除本身偏头痛外,无神经系统病症、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药物禁忌史、过敏史等情况,且家属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签字。在入组后,将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使用常规西药疗法的对照组和使用中医内科疗法的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74例研究对象中,包括有39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4.63±2.36)岁,平均病程(6.05±1.17)年。对比来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西药疗法实施于对照组,主要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选择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准字号为H20083695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口服给药,每次10mg,每天2次,同时需搭配维生素B1、谷维素,其剂量分别为1~1.5mg、20mg。

观察组需使用中医内科疗法。中医将偏头痛分为肝郁气滞型、风阳上扰型、肝肾阳虚型、瘀阻脑络型等,每一不同证型均辨证用药,对于肝郁气滞型,可使用柴胡、紫丹参、白芍、紫丹、珍珠母、白蒺藜、川穹、郁金等药物;对于风阳上扰型患者,可使用生牡蛎、白珍珠母、石决明、僵蚕、天麻、炒栀子、川牛膝等药物;而对于瘀阻脑络型患者,可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其药材包括川穹、葛根、生牡蛎、生龙骨、赤芍、桃仁、川牛膝、地龙、佛手、红花等;最后,对于肝肾阳虚型患者,应使用枸杞子、土茯苓、牡丹皮、山药、菊花、白蒺藜、熟地等药材。每一不同证型均辨证用药。另外,需注意的是,两组患者需连续治疗3个月,其中观察组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疗法下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将其作为实验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评估标准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在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已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明显改善,但依然存在有轻微临床症状;无效:在治疗后患者各症状均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00%[2]

1.4统计学处理

将SPSS20.0作为实验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以上观察指标均使用(%)表示,使用X2检验,若数据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1. 结果

    1. 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中,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14例、1例,治疗有效率97.29%;对照组中显效患者18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81.08%,对比来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在治疗后,观察组中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1例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5.41%;反观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适,1例肝肾功能异常,2例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16.21%,对比来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 讨论

偏头痛是治疗难度相对较高,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较大,在其长期影响下,会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神经血管功能,风险性极高。临床上对于其治疗多采用西比灵治疗,但其效果较为一般,如表1来看,治疗有效率仅为81.08%,反观使用中医内科疗法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7.29%,(P<0.05)。在中医范畴中,可将偏头痛分为多种证型,即瘀阻脑络型、肝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风阳上扰型等,如对于瘀阻脑络型偏头痛患者的治疗,可选择血府逐瘀汤,药材中包括有川穹、葛根、生牡蛎、生龙骨等,均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通络之效;再如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重点放在疏肝解郁,选择珍珠母、柴胡、川穹、白芍等药材

[3]。相较之常规西医疗法,中医内科疗法更具安全性,如实验结果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41%,而对照组则高达16.21%,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

通过本次对照实验分析来看,对偏头痛患者实施中医内科疗法,能够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临床疗效,适宜在临床上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燕.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及散偏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CGRP、PENK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潘锐. 气血亏虚型慢性偏头痛冷加压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

[3]李黛颖. “平腕立指针刺手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