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家蚕品种的饲养是家蚕育种过程中所固有的优良数量和经济性状的延续。目前家蚕育种体系为三级育种、四级制种。原种繁育不仅要提供原种,使蚕卵良好繁殖,而且要选择和保留母种进行继代培养,因此也要负责蚕卵的保存。家蚕品种能否维持,关系到家蚕品种能否在蚕丝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系到家蚕品种的使用寿命。原种繁育担负着扩大蚕种育种规模和选择保留传代亲本种子的双重任务。
关键词:家蚕母种繁育;性状保持
1家蚕母种繁育与性状保持
1.1催青及收蚁
原种的繁育技术与生产普通种有所不同。原种繁育一般采用蛾区蚁量育,就是收蚁时认同品种(同品系)、同批、同日孵化的原原种蛾区并在一起,收足规定的蚁量作为1个饲育区,以2g为1个饲育区。选良卵数多,卵形卵色一致,产附良好的催青。根据桑树发育情况、当年气象预报资料并参考历年情况来决定催青时间。催青要注意关键胚子的发育,每天选卵做胚子调查,根据胚子的发育进行温度调整。特别是戊3、己3、己4胚子,戊3胚子是发育上的重要阶段,必须进行高温保护,若过早进入高温,影响后期胚子发育不齐;若过迟转入高温,则影响化性。胚子达到己3时,决定发种日期,密切注意己4点青期,以便掌握遮光适期。在发育排队时包种,选发育齐一的卵,选良卵数多、卵形卵色一致的进行挖补,一般是6蛾包1张。做到只收1d蚁蚕,使1次收蚁率在90%以上,可以减少养蚕批次,有利于管理,蚕发育整齐,产茧量提高。
收蚁前一天把蚕房的温度提高到目标温度,收集桑叶,把它们放在区片,准备蚁蚕消毒剂,燥材料焦糠(稻谷壳烘烤的),匾中放塑料薄膜,塑料薄膜覆盖可以保持温度和湿度,并确保新鲜的桑叶在指定的时间内,以促进幼蚕的生长发育,保证其安全,为茧产量提供良好的喂养形式。收蚁当天早上将蚕种白面朝上放在匾中进行感光,过一段时间,准备收集树叶,把桑叶切成方形。正方形的长度就是蚕的长度。收集所需数量的蚁蚕数量,把它们放在铺好塑料布的匾中,撒上一层薄薄的蚁蚕消毒剂,撒上干材料,撒切桑叶,安排人员去做,有序收集蚁蚕,力争在短时间内完成收集工作,以免饿死蚁蚕和影响未来的发展。将蚁蚕收集到塑料膜上后,固定桑树座,用塑料膜覆盖桑树,检查温度和湿度,调整到合理的温度。
1.2蚕期选蚕
小蚕期1~2龄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下垫上盖,3龄只盖不垫,眠中不盖不垫。每次给桑前30min揭开塑料薄膜,匀蚕扩座切桑叶,切桑叶四边形,边长以蚕体长为准,薄薄一层,以桑叶吃成网状为好,根据每次蚕吃桑叶情况,决定当次给叶,决定采桑叶成熟度。随时观察加网除蚕沙,加眠网,保证饱食就眠,眠座薄,蚕座干燥。及时饷食,起蚕撒药消毒,然后再撒干燥材料给桑叶,起蚕撒药消毒效果最好,增加免疫力,减少蚕病。在精心饲养的基础上,认真发育观察,进行详细调查记载,选择发育齐一、匀正度高、蚕期减蚕率低、体形体色和斑纹符合该品种固有性状的个体。严格淘汰不符合品种特性和特征的个体,以及迟眠蚕、小蚕多的蛾区,蚕期个体淘汰不低于8%。
1.3种茧期选茧选蛹
在蚕茧养殖调查中,应正确调查和统计每批、每一区域的结果,并根据每批投料的平均结果选择合格的区域。从体质方面,用蚕的孵化率、蚕的寿命率、死茧率、虫蛹统一活力和采集蚁蚕的茧数率来比较虫距。在茧质量方面,我们主要观察茧的总重量、茧层重量、茧层比例等,主要观察茧的形状、颜色、皱纹和均匀度等。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蛾类贮藏面积。间隔选育率不低于原种子的25%。对蛹的选择应结合切茧、雌雄鉴定和蛹的体重时发现不符合品种特征的蛹和不良蛹、伤蛹等,应严格淘汰。
1.4全面掌握饲育蚕品种的性状特点,为维持种性奠定基础
家蚕品种的性状是遗传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养蚕之前,必须全面了解该品种的性状特点、饲育条件、选育标准及其性状的遗传特点。这样在培育过程中,就可根据品种的性状特点,给合本地的气象条件、桑叶叶质状况及饲育技术水平等,给予适合的培育环境和合理的技术处理,为保持种性奠定基础。
1.5严防混杂,保持品种纯正
在原种繁育过程中,保持品种纯正至关重要,品种或蛾区间错乱混杂将导致品种性状、遗传结构的改变。因此,在催青、饲养、上蔟、采茧、制种、浴种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注意防止品种混杂。从收蚁到上蔟采茧直至制种都严格分蛾区管理,做到各区编号、记载正确、详细,一区一张饲育区片,饲育区片随蚕(茧)走;除沙、换箔、上蔟等操作过程必须正确对号;蚕网、蚕具不准混用;在给桑和数蚕的过程中,技术处理上都严格要求防止造成混杂。
1.6定期进行品系鉴定。对性状退化品种采取复壮措施
每3—5年进行一次品系鉴定,每2年对品种进行一次档案分析总结,随时了解品种遗传质量的变化情况。对种性退化的品种,及时通过引种,或利用秋季繁育原原种少的有利条件,采取扩大饲养蛾区数、四龄数蚕全保留等方式来扩大基因来源,以稳定其性状。在蛾区和个体选择时坚持。去两头,留中间”的原则进行选择,全茧量和茧层量长期通过集中度调查的办法来留选个体,对于茧形驳杂的夏芳在选留个体后,还要用眼观手触的方法再次进行个体淘汰,从而提高品种匀整度。蛾区选择坚持全茧量以平均值为中心、上下一个标准差,茧层率以平均值向下选;饲育蛾区全部剖茧调查其健康性,健康性从上向下选,并结合该场的气象和叶质特点,在春季繁育时偏重茧质和抗高温干燥环境性能的选择,同时兼顾体质;秋繁时偏重体质和繁育系数的选择,同时兼顾茧丝质。
1.7增加饲育蛾区数,确保精选深度,防止近亲交配
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在培育原种时,一般保持2—4个小系,每个品系每季都保持饲育蛾区数不少于20蛾区,如原种繁育量太少的品种(品系)则采取4/4或6/6的方式培育,不能少于15区,以保证精选深度,同时又防止遗传基因飘失造成蚕品种性状的变异。在交配方式上,谨慎采用循环交配法,对性状稳定的品种继续采取传统的交配方式,对健康性较差的品种可以尝试部分采用循环交配,另一部分按传统方式交配,以便进行分析对比。母种交配方式采用异母号异蛾区或同母号异蛾区交配;原原种异小系交配。这样既能保持系统的纯正,又能减少近亲交配出现不良性状的机会,同时提高其后代的生命力,从而达到维持蚕品种种性的目的。
1.8积极预防,严防生种发生
根据年度作业计划,严格控制饲养量,达到种叶平衡;在催青期和繁育过程中要加强温度管理,严格按标准执行,防止遭遇高温;在产卵初期用22℃保护3—7天;加强制种期和催青期的选卵工作,制种阶段淘汰卵色不正常卵圈,越年种在卵色转为固有色10—15天进行一次选卵,做好记载,以便出库催青时结合选育计划淘汰生种和再出卵多的母号;注意各龄期饲养时使用适龄叶,保证饲料质量,做好饲养过程中的选叶、给桑、匀蚕、扩座和补给桑工作;掌握好化蛹初期和蛹期的温湿度保护工作,防止温度激变;做好选蚕、选茧、选蛹特别是选蛾工作,坚决淘汰苗尾蛾;采种后及时送交保种室按技术方案要求保种。
结语
总之,原种繁育是家蚕良种繁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选择是保持和提高原种种性的关键,而卵期和茧期的严格选择加合理的组合交配,是提高原种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红燕,汤庆坤,陈枝,等.广西家蚕三级原种繁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蚕业,2016,37(1):52-56.
[2]丁建军.家蚕原原种、母种繁育的防微体会[J].广东蚕业,2012,46(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