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 200000; 2 青浦区朱家角小学 200000; 3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200000; 4 青浦区辅读学校 200000
脑性瘫痪[1]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国内外很多研究致力于探讨更加有效的脑瘫康复措施,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综合康复训练和健康管理模式越来越被重视[2-3]。如何提高其活动能力是此阶段患儿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个需要医疗和教育等部门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4-6] 。为此,本研究选择在校的医教结合脑性瘫痪儿童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康复治疗介入,观察期疗效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选取从2017年3月2019年2月在上海市青浦区辅读学校和青浦区朱家角小学就读的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48例,取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遵循自愿的原则,并签注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 ,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
1.1.2 入组标准选取脑瘫儿童的诊断及分型均符合2015年《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指南 》编写委员会制定的脑性瘫痪的定义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1]。年龄6-16岁。
1.1.3 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智力障碍,不能配合康教结合者;(2)合并有严重听视觉障碍者;(3)合并有严重心脏等其他疾病不宜进行康复康教结合者。
1.1.4 分组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分为研究组(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和对照组(医教结合+ADL训练组)。首先根据研究条件选定符合条件的48名患儿。第二步,将所有患儿随机编号为1-48号。第三步,按照随机数字表将48名患儿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名患儿。研究组中,男16例(占66.7%),女8例(占33.3%)对照组中男17例(占70.8%),女7例(占29.2%);研究组在年龄分布6.5-16岁(11.29±3.17岁),对照组年龄分布在7.5-15.5岁(11.85±2.60岁);性别年龄分布在两组之间均差异无显著性。P均>O.05。
1.2 研究方法收集儿童的个人一般情况信息、家庭信息、康复信息。第二步:对所有入组的48名患儿应用GMFM运动能力评测表进行能力评测。康复指导医生和特教老师根据患儿GMFM评估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在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研究组在医教结合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儿童的8个核心稳定与核心肌力强化训练项目进行干预.在训练过程中,遵循由静态到动态、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每次40min,共治疗6个月。到试验结束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使用GMFM运动评定量表进行第二次测量。
1.3康复评估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康复医生利用GMFM运动能力评测表进行能力评测,在环境安静、独立、患儿情绪较好时进行,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资料收集表,编写录入程序后采用双人录入增加录入的准确性,对于定量资料的检验,主要采T检验与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对于模型主要采用线性模型进行拟合并检验。统计软件中Sig给出的概率值,P指概率,文中检验水准均取a=0.05。统计中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变化
表 1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能力变化情况
分类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研究组 | 24 | 205.29±33.42 | 225.75±25.5 | 2.389 | P<0.05 |
对照组 | 24 | 196.03±22.06 | 208.01±20.20 | 1.962 | P<0.05 |
t | | 1.133 | 2.047 | | |
p | P>0.05 | P<0.05 |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一疗程后,治疗效果两组间有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两者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检验两者p<0.05;但从均值的变化可以看到,对照组应运常规方法治疗得分有所增加;
表 2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能力D区功能变化情况
分类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研究组 | 24 | 23.96±10.39 | 29.17±8.92 | 1.863 | P<0.05 |
对照组 | 24 | 24.13±10.16 | 26.83±11.55 | 0.863 | P>0.05 |
t | | 0.056 | 1.976 | | |
p | P>0.05 | P<0.05 |
从表2 中可发现,D区主要对站立位进行干预分析,可以看到在一疗程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两组间有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两者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检验两者p<0.05;从均值的变化可以看到,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有所增加;
表 3 E区(73、75、76项)行走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变化情况
分类 | 样本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研究组 | 24 | 2.42±2.39 | 7.00±2.06 | 7.103 | P<0.01 |
对照组 | 24 | 2.29±2.27 | 3.96±3.62 | 1.911 | P>0.05 |
t | | 0.185 | 3.578 | | |
p | P>0.05 | P<0.01 |
从表3 中可发现,E行走三区域进行干预分析,可以看到在一疗程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效果两组间有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两者P<0.01;研究组自身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检验两者p<0.01;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检验两者P>0.05。
3 讨 论
本研究证明,在进行一疗程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后,脑瘫儿童在粗大运动、站立、行走等方面治疗效果两组间有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两者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检验两者p<0.05;但从均值的变化可以看到,对照组应运常规方法治疗得分有所增加。该结果显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脑瘫儿童的站立、行走、粗大运动的能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随着学龄期脑瘫患儿入学比例的增大,学校对脑瘫患儿的康复和健康管理也深感力不从心,导致很到脑瘫患儿在学校只能是随班就坐,不能得到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和康复训练[7]。“核心稳定性”虽然最早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却并没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取得应有的成果,关于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也并未系统成熟[8]。如今,核心稳定性训练被世界很多学者所重视,作为运动训练领域的新热点展现,核心训练的技巧和方式也得到创新。由于训练理念的创新,很多特别的技巧和方式也相继在部分西方国家开展,主要有两类:不需要器械辅助的练习;借助器械的练习:悬吊训练、平衡板、健身球、蹦床等[9]。其宗旨是为训练提供一个不稳定的支持面,在平衡与协调的调节反应中使核心肌群更加全面地参与,使运动感觉器官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得到引发,使核心肌力及核心肌群稳定性得到增加[10]
。核心肌群可以通过核心力量训练产生影响,通过训练深层稳定肌肌力使核心区稳定性得到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稳定性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定义为:反复的训练可以使肌肉运动活跃,从而确保脊柱的稳定性[11]。研究表明,在非稳定状态下,人体的控制能力可以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提高,能够更好地训练核心肌群,各肌群间的协调性也能得到提高,运动相关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得到改善[1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优势与常规脑瘫康复训练相比,有以下几点:(1)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使患儿主动运动不足现象得到避免;(2)与近人体自然运动更接近,使片面的肌力训练得到避免,避免肌力不平衡的造成[13];(3)为训练提供一个不稳定的支持面,在平衡与协调的调节反应中躯干的表层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能更加全面地参与。随着针对此项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需要更多的地区和案例纳入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学龄期脑瘫患儿医教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14]。
参考文献
[1] 李晓捷, 唐久来, 马丙祥, 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 19 ): 1520-1520.
[2] Olaf V, Mark D. P , Astrid C.J. B,etal.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Recommendations for People with Cerebral Palsy[J].Dev Med Child Neurol. 2016 Aug; 58(8): 798–808.
[3] S. Surender, Vykuntaraju K. Gowda,1 K. S. Sanjay, etal. Caregiver-reporte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ir famili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gross motor function: A South Indian study[J].J Neurosci Rural Pract,2016,7(2): 223–227.
[4] Colver AF, Dickinson H0, SPARCLE group.Study protocol: Determinants of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 longitudinal study (sparcle) Colver et al[J]. BMC Public health, 2010, 26 (10) :280
[5] 尹后庆.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术[J].上海教育科研,2014,(8)22-26.
[6] 孙克兴,周勇红,黄光法等.医教结合背景下脑瘫儿童康复管理策略[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4,2(3):54-58.
[7] 冯高起.指导医生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践中工作模式的探索[J].医学前沿,2013,32(3):76-77.
[8]Behm DG,Drinkwater EJ,Willardson JM,eta1.The use ofinability to train the core musculature[J].Appl PhysiolNutrMetab,2010,35(1):91—108.
[9]Borghuis AJ,Lemmink KA,Hof AL.Core muscle responsetimes and postural reactions in soccer players and nonplayers[J].Med Sei Sports Exerc,2011,43(1):108—114.
[10]Willardson JM,Fontana FE,Bressel E.Effect of surface stabilityon core muscle activity for dynamicresistance exercises[J].Int J Sports Physiol Perform,2009,4(1):97—109.
[11] Kibler WB,Press J,Sciascia A.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functi0n[J].Sports Med,2006,36(3):189—198.
[12] Bjerkefors A,Ekblom MM,Josefsson K,et a1.Deep and superficialabdominal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trunk stabilizationexercises with and without instruction to hollow[J].Man Ther,2010,15(5):502—507.
[13]周瑾.核心稳定性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710一l714.
[14]冯高起,徐灵敏,史惟,等.医教结合健康管理对学龄期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9):102-106
*基金项目: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QKY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