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互联网 +教育,能够 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

马彦霞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幸福小学 751900


内容摘要 文章从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目标、主要任务;互联网+教育的“六大优势”;互联网+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必要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促进 社会 公平正义


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犹如一场风暴,迅速席卷了世界,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而文章中提到的社会公平正义,概念很明确。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目标、基本任务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活动深度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领域,一场颠覆性变革已经发生:互联网具有高效、方便、快捷传播的特点,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中明确确定了行动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2018年11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二.互联网+教育的“六大优势”

(一)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的“五个任何”

教育的“五个任何”网络教育这个灵活多样的“五个任何”,能够在教学模式上直接体现“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能够充分体现成长中的现代网络教育的基本精神。

(二)能够打破藩篱,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平等接受”教育的目的

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根据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可以让传统的因受时间、地域、空间、师资力量多寡等原因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乃至最终被填平。使远在西藏、贵州、新疆、宁夏等西部地区小山沟里的孩子,也能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

(三)能够破除权威者对知识的垄断,促使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因为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理所当然的获得了“课堂控制权”。

(四)能够促进教育双向互动实现“实时交互

网络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在网上利用BBS、E-mail等网络工具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开展全面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形成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学,已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五)能够提供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阶段情况、测评结果等来实现完整的系统记录和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等,提出个性化学习的建议和指导方案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而有效的实现方法和条件。

现代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所以学校培养人才也不能按照一个标准来进行。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才或者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兴趣。因此,注重在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做到“因材施教”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兴趣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根粉笔一张脸,年年岁岁没变化”的“教与学”状况。促使学生接受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好的吸收知识、培养兴趣以促进自身健康茁壮成长。

  1. 互联网+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在《现代汉语大词典》(1999年版)中的解释是:公正而不偏袒,没有偏私。正如孔子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此处的公平正义涉及的是“利益”和“利益分配”的关系,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公平正义不但涉及“利益”和“利益分配”的关系,也涉及接受教育的“平等”问题和“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就是最大的不公。

不可否认的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一直存在着“教育不公”的问题。老少边穷困的地区、老少边穷困地方的孩子考入清华、北大等中外驰名高等学府的机会,永远也不会比北上广一线和二线城市孩子的概率高,这是客观事实。所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这种教育的“不公平”和“教育鸿沟”现象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这种教育的“不公平”和“教育鸿沟”现象却是可以消除的。因为只要能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谁也不会比谁更有“资源的优势”。机会是“均等的”,教育自然也就最终能实现“公平公正”。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是从党和政府层面消除“教育不公平”和“教育鸿沟”的任务和宣言书。互联网拥有巨大的资源、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育创建新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形态。2019年8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有明确的议题。同时,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请注意总理在这里所用的字眼和语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更好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增进“教育公平”、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支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等等。众所周知,如果我国不存在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优质资源的不均衡等现象,总理在这里就不会用“增进教育公平”、“惠及边远贫困地区”、“支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等语句。这不但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消灭“城乡差别”“教育不公平”的宣言书,是我们的行动纲领,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的具体展示。

发展“互联网+教育”,有以下六大好处,从而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是可以有效促进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弥补城乡教师水平差距带来的“剪刀差”问题,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重塑教育的生态;二是可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三是可以提升一流人才的培养与创新能力;四是可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五是可以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六是可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现在建设的是“互联网+教育”模式,未来很有可能就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重构,与互联网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到时候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人与自己的手脚”的关系,二者密切融合,真正合二为一,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

https://jwc.hzu.edu.cn/2019/1102/c3314a187610/page.htm.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1. 胡浩.新华网.我国将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建设教育专网.[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8/28/c_1124934070.htm.

  1. 王乔峰,曹效英,路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