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衔接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为了与前阶段衔接与延伸而采取的教学措施。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的要求、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环境都发生改变,怎样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形成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这就需要研究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异同,寻找有效的过渡方式,使中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机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衔接的目标
1.使学生系统化地掌握中小学的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实现中小学顺利过渡。
2.使中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开展对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对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差异
(一)知识学习方面:小学数学侧重打基础.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初中数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逐步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范围;对函数的研究更深入,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
(二)习惯方面:小学注重感悟学习,重在结果;中学注重过程,需要明白运算的法则,推理的依据,能够有理有据的完成说理过程,清晰规范的表达。
(三)思维方面:小学偏重形象思维,发散式思考,经验与记忆占比例较大;中学更重理性分析,推理式思考,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更深入、全面思考。
三、衔接教学的内容
衔接教学包括:教学方法的衔接、学习方式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讲得比较细致,方法规定得较固定,练习次数较多。而中学由于内容多,进度相应的较快,中学老师主要是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讲课多是精讲多练,学生上课必须紧跟老师的思路。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严格统一书写格式。对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方法,因势利导,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中小学教师力争双向听课、评课、研讨,把握不同学段教学的方法、特点,并适当渗透到各自的教学中,集备各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从学生自身特点和能力发展等角度进行衔接。
(二)学习方式的衔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关键。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夯实计算基础,重视书面表达,为中学学习做好准备。初中段则关注学生数学课堂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1.数的概念的研究
五年级下学期学生接触正数、负数描述性定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七年级数的概念系统地扩充到有理数,出现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数的运算需要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而绝对值的运算本质上就是贯穿小学的基础运算。(一年级上: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年级上:表内乘、除法;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三年级上: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三年级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五年级上:小数的乘、除法;五年级下:分数的加减法;六年级上:分数的乘、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要力争将小学的基础计算与有理数的运算自然地统一起来。
2.数与式的研究
小学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四年级下学期渗透字母表示数相关知识,包括代数式的记法、会用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了解字母可以表示公式、运算律等。七年级进一步研究代数式相关知识的同时,引入整式相关概念及计算,八年级研究分式相关概念及计算,字母的参与使学生的认知由 “数”到“式”实现一个飞跃,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如何顺利过渡值得大家研讨。
3.算术法与方程的研究
五年级上渗透简易方程的知识,初步引导学生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但学生只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方程,遇到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仍习惯算术法,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力争引导学生感受方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简便性,建立方程的模型思想,为后续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关注: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关注: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实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小学教材中的逻辑推理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符号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小学和初中统计与概率的共同点都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通过试验分析随机事件可能的结果等,教师要根据课标落实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学教师要熟悉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初中起点不能太低,避免与小学重复。
四、中小衔接教学建议
1.九年义务教育是环环相扣,有机结合的一个系统工程,中小学衔接不是口头上的空话,也不是形式上的丰富,而是需要小学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和中学老师对小学教育的了解,并做深刻的沟通,中小衔接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2.在“中小衔接”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有瞻前顾后的思想,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延续。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不只是初中老师的工作,小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铺垫,做好学生的小升初衔接,也为学生进入初中轻松学习打好基础。
3.加强教师们对中小学教学中“学生身心特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异”的了解。另外,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与合作,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达到中小学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目的。
4.为教师搭建校际间、中小学段间教学工作的交流,创设不同学段教师之间教学研讨的机会,开阔视野,交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落实中小衔接工作,形成九年一贯的数学教学,有效地服务学生持续性发展这一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