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课堂中结构性材料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9
/ 2

浅析小学科学课堂中结构性材料的选择

李在国

山东省夏津县白马湖镇箭口小学   253200

摘要:科学素养的形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加速小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在结构性材料的选择方面入手,选择有价值的结构性材料,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科学知识,进一步的推动学生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科学素养;结构性材料

引言

科学是当前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虽然这门学科没有列入到考试科目中,但是老师必须要认识到小学科学的重要性,不断的加强教学创新,力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结构性材料的选择是教学的关键,在此项工作上,老师要充分的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为导向,选择趣味性结构性材料,增加科学教学趣味性,开展多样化的可续实验,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小学科学课堂中结构性材料选择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关系到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结构性材料的选择,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样性材料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升,对科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有助于小学生认清各种科学现象的本质,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丰富学生视野,实现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通过不同材料的合理性应用,学生们可以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基于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结构性材料的合理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老师在科学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的问题,老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科学实验的重要教育作用,巩固学生的科学基础,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 小学科学课堂中结构性材料的选择策略

2.1选择典型的结构材料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包含了多种科学实验,不同的科学实验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具体来讲,在引导型实验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特征显著的材料,比如磁铁、电池、放大镜等,学生们在面对这些材料的时候,可以主动的对材料的性质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的研究,会对这些材料的特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材料的特性具有一定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认知型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在选材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们根据这些材料自主的设计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认识到这些实验的本质,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模拟型实验需要教师根据科学材料的形状、性质,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模拟类似于宇宙、帆船、建筑等大型的物体,用接近真实的实验材料进行科学实验,提升实验的效果;探究性实验材料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构建材料完成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拓展性实验材料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保障,教师一般将拓展性实验材料设置在科学实验的末尾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制作结构性材料完成实验过程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实验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根据已知的经验进行进一步论证的过程。教师在选择结构性材料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科学现象产生的规律,要尽可能地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典型的实验材料来进行科学研究、例如,让学生认识岩石的变化教学中,需要选择风化的岩石这一典型材料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掰一掰,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选择生活化结构性材料

在结构性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生活化材料的引入,这种材料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科学学科中的内容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不足,对科学知识了解不多,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老师可以在实验选材过程中,选择生活化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实际上,小学科学学科与生活实际存在密切的联系,老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的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利用生活化元素实现科学教学的简化,加速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家中选择一个生的食物和熟的事物带到课堂中,一些学生选择黄瓜、牛肉等这类材料带入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们观察二者性质,让学生从颜色、气味、软硬等多方面进行区分,在让学生们在烧瓶中蒸煮牛肉、炖黄瓜,再让学生们感受这一变化过程,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究。学生们从生活中取材更易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思考在每天饮食过程中每一个事物对身体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认知思维。生活化结构性材料的选择对于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在生活化元素的影响下,学生们会逐渐的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自主性和主动性都会得到相应的强化,消除了学生认知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科学课堂更加的接地气,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老师必须要认识到结构性材料选择的重要性。材料的选择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老师需要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选择差异性的结构性材料,注重生活化结构性材料的引入,加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科学基础,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平红, 张屹, 杨乔柔,等. 智慧教室中小学生协同知识建构课堂话语分析——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039(001):20-28.

[2]张占杰. 利用多媒体,让小学科学课堂更精彩——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新通信, 2020, v.22(07):205-205.

[3]许海建. "冷场"现象的反思——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表达能力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15(07):196+254.

[4]李建生. 小学科学课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的应用研究——以信息技术辅助系统教学评价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3).

作者信息:李在国,男(1970.3.25),汉族,山东省夏津县人,小学科学教师
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