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河北小学 邮编: 264200
摘要:不同版本对同一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通过对比研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版本的区别和联系,能帮助我们弄清编者的意图,从而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材对比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100以内数以及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编排的,本节需要认识千以内的数、千位及相应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 法,进一步学会 数数并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数的认数教学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 。
为更好的抓住数的本质,促进数概念的教学,下面我们选取人教版,北师大版,青岛版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发现“千以内数的认识”都是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认识》的一个小节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日常生活中对较大数接触比较少,对千以内数的认知经验还不够丰富,对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时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 青岛版教材编排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初步认识千以内的数。在这个板块中分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以“浏览北京”为背景素材,呈现生活中各种数据信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数量的多少有初步感知;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问题“一百九十八有多大呢?”,引发学生对比一百大的数进行探究,在教材中学生可以用计数器数数,也可以用几何图形数数,在边数边操作的过程中对数的组成有直观认识,并获得数数的结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的本质。第三个层次是要求在计数器上,从 一百九十八拨到二百零一。在数拨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意义、相邻单位的十进关系、位值制,完成数的读写的教学,特别是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在丰富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对“十进位值制”的认识逐步加深,也为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计算以及今后大数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版块是认识新的数位“千位”以及计数单位“千”。教材通过问题“一千有多大?”,引入对计数单位“千”的认识的探索。教材中采取了几何图形和 计数器作为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一千有多大。通过计数器让学生明白:当数值无法表示时必须引入新的单位。999再多一个数怎样用计数器表示呢?教材中着重刻画了999再舔一个珠子在计数器的操作过程,从图中就可以看出999再舔一个珠子一共经历了3次“满十进一”的过程,从而产生了新的计数单位“千”。
而 几何方块图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1000有多大,在数的过程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千,理清个、十、百、千的内在十进制关系,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第三版块是初步了解算盘的结构,掌握在算盘上拨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能用多种模型来表示数,同时促使学生对各种表示方法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数感。
翻阅苏教版教材,编排顺序和青岛版大体一致。首先通过问题启动“在生活 中见过比100大的数吗?”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千以内的数。然后同样是借助了几何方块图和计数器的数数模型学习数的组成;最后认识计数单位“千”,也是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九百九十九”从而引发“千”的学习。
而 北师大版本教材(见右图),先是认识计数单位“千”,然后紧跟着一个数数的练习,最后教学一千以内数的读写。
通过对几种版本教材的对比,我们发现其共性在于:
1.为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都给学生提供了计数器和几何方块作为模型支撑,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千”的形成过程,理清个、十、百、千的内在十进制关系。
2.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在边拨边数,边摆边数的活动的经历下,让学生明白:新数位的产生是基于数数的需要,当数值无法表示时必须引入新的单位。
2.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也都采用了计数器这个模型,帮助学生对数的本质结构有进一步的认识。
3.都学习了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学习用多种形式对数进行表征。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但三种教材在编写中,也有其各自的个性之处:
1.青岛版和苏教版注重数数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情境中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
2.北师大版是先学习了计数单位“千”和“万”之后,然后学习数的组成,以及读书和写数的方法。
3 .苏教版比较重视对算盘的教学,在掌握了算盘表示数的方法之后,学习计数单位“万”时,采用了算盘作为数数模型,促使学生会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理解数的本质。
摘要:
[1]张奠宙.等,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