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
灵感就像火花,一瞬即逝。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会及时准确地捕捉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也要牢牢地抓住,并大胆地把它用于课堂,正如苏轼在强调艺术创作中灵感作用时说道:当灵感到来时,“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因为这颗小小的火星很可能就是足以燎原的智慧火花。
——题记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鼓励,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无不沐浴着父母的爱。学习了第六单元课文之后,孩子们那饱含深情的朗读,那真挚的感悟,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母爱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回顾生活中的小镜头,写下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看着孩子们的笔尖在稿纸上流泻时,我脑海中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孩子们的父母通过信读出孩子的内心,看到自己的孩子成长,那该多好啊!于是,我一反常态对孩子说:“同学们,这次习作不要让父母看到,也不要父母签字,切记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我“狡黠”地一笑,引得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孩子甚至猜测老师要在家长会上读习作。我笑而不答,这让似乎有些紧张的空气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二天,我认真拜读了孩子们的习作,并帮助他们做了修改之后,向孩子们道破了谜底。“孩子们,你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对父母最真挚的爱。你们都是有爱心有孝心的孩子。我为你们的父母有这样懂得感恩的孩子而感到自豪。孩子们,如果你的父母读到这有温度的文字,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今天,张老师就来揭开昨天的谜团。”孩子们个个屏息凝视,侧耳倾听。“用信的方式把我们的文章寄给父母,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炸开了锅,“老师我不知道我妈妈的单位地址,怎么办呀?”“老师,把信往哪儿放呀?”“老师,到哪儿买信封呀?”“老师,是不是还要贴邮票呀?”……一系列的问题如排山倒海般地向我袭来,让我始料不及,应接不暇。我惊诧于孩子们对寄信知识的匮乏。这一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正处在科技发展的时代,电话、手机、上网、发信息、电子邮件等对他们来说司空见惯,而对于传统的交流方式却一无所知。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指导他们学习写信、寄信。我暗自庆幸,为自己突发的灵感而得意。当天下午,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凭借自己的智慧不露声色地获取父母一方的单位地址和邮编。于是就诞生了第一篇日记“秘密行动”。第二天,孩子们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计谋,互相炫耀着自己的杰作,看着大家得意的神色,倾听者着孩子们那童稚的心声,我为他们拍手叫好。后来课堂上我教给大家折信的方法以及如何写信封,如何寄信。孩子们听得特别专注。
一封封饱含真情的信寄出去了,孩子们满心期待,不时有同学询问我,“老师,我妈妈真能收到吗?”“老师,信什么时候能寄到啊?”……言语中,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内心的焦灼和期盼。于是又诞生了第二篇日记“寄信之后”。“我妈妈收到信了,她读着信都哭了,她还读给她的同事听呢?阿姨都夸我妈妈有个好孩子……”窦馨瑶同学的话在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班里变得沸沸扬扬,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窦馨瑶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孩子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文字带给父母的震撼,这短短的一封信,承载着你们的心啊!在父母眼里,这是无价之宝。我们平时练习写作,就是为了交流,就是为了表达我们的心意。你们的父母收到信肯定也有不同的反应。那就让我们用笔记下当时的一幕吧!第三篇日记‘收到信后’”。孩子们欣然接受。就这样,一篇习作的练习变成了多篇。
朗读着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习作,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为了获取地址时的绞尽脑汁的镜头,咀嚼着一篇篇充满期待的习作,我好像看到了一双双望眼欲穿的眼睛。品味着一篇篇充满温情的习作,我似乎看到了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长喜极而泣的情景。
许多家长纷纷致电,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对学校活动的赞赏。啊!没想到偶尔的一个灵感闪现,居然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带来如此大的效应,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于是,我在级部里推而广之,把我的成功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启示我今后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利用好灵感,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丰富起来。
生活是语言的土壤,只有把课堂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有旺盛的生命力。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灵感是思维的火花,瞬时捕捉住课堂上突现的灵感,会让我们收获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