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八医学中心香山路门诊部 北京 100091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二型糖尿病的不同给药方式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94例二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对照组)及胰岛素泵(观察组)方式给药。比较患者病情稳定耗时及胰岛素用量差异,统计研究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尿糖达标耗时远低于对照组且胰岛素平均日用药量更低;对照组低血糖总发生率19.15%,观察组为4.26%。结论 胰岛素泵给药相较于皮下注射而言用药量更低且更具安全性,可更快稳定病情,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低血糖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明显攀升,患者体内升糖激素或胰岛素分泌严重紊乱,引起机体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糖类代谢紊乱,严重者易造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险[1]。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单纯依靠口服用药已经无法满足血糖控制要求。当前胰岛素常见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但可能因注射剂量控制不当造成低血糖风险[2]。本次研究采用对比方法观察了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两种方式给药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0年9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二型糖尿病住院病患共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22;年龄区间处于60-85岁,平均年龄(72.18±3.6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4:23;年龄区间处于60-84岁,平均年龄(71.94±3.81)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入院时空腹血糖在11.1mmol/L以上;单纯服药无法有效控制血糖,需应用胰岛素长期治疗;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可正常沟通。
剔除标准:伴其它严重全身性疾病、急慢性病发症。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酸碱平衡、调节电解质、补液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药,按照每日预定总用量分配每次注射剂量:早餐前注射40%、午餐前注射20%、晚餐前注射40%,均于餐前半小时注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根据患者病情设定好泵入速率后持续泵入给药。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统计两组患者自入院后尿糖及空腹血糖达到标准程度耗时,需确保连续三次测量结果均达标。记录平均每日胰岛素用药量。
1.3.2用药安全
统计患者研究期间出现的低血糖事件,记录组内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尿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低血糖发生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统计两组患者尿糖、血糖(空腹)达标时间,比较胰岛素日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治疗效果对比表
组别 | 尿糖达标(d) | 空腹血糖达标(d) | 胰岛素日用量(U/kg) |
对照组(n=47) | 7.67±1.06 | 8.52±1.31 | 0.84±0.18 |
观察组(n=47) | 5.38±0.49 | 5.10±0.66 | 0.48±0.12 |
t | 16.374 | 20.583 | 18.641 |
p | 0.003 | 0.000 | 0.010 |
2.2用药安全
经统计,研究期间对照组共出现9例低血糖事件,总发生率19.15%(9/47);观察组共出现2例低血糖时间,总发生率4.26%(2/47);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²=7.193,p=0.000<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典型代谢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等因素均可能引发,主要临床表现为消渴、多尿、消瘦。当前临床并无根治糖尿病的药物,患者必须通过长期用药让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对于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在临床用药中需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操作便捷性。皮下注射方式给药虽说每日仅需自行注射三次,但需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剂量控制错误或遗漏注射情况,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性。而胰岛素泵泵入方式处于持续给药状态,无需患者过多操作,更适合老年病患。
胰岛素泵的特点在于生理脉冲式可调节输注,其更接近于人体胰岛素的分泌状态,模拟胰腺作用,因此也被称为人工胰岛
[3]。在胰岛素泵使用下能够有效、快速的降低血糖,胰岛素泵基础输注具有可调节的优势,可根据胰岛素输注量与需要量来进行匹配。例如夜间存在低血糖现象,可将夜间输入量设定偏低;若患者存在胰岛素高度敏感性,则可通过胰岛素泵将输注量精确至0.1U。
根据对每日胰岛素用药量的对比可见,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下患者的胰岛素用药量更低。一方面能够显著减轻其治疗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保障治疗安全性。在更少的用药量下,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帮助患者加速病情转归。在尿糖达标和血糖达标耗时对比方面,观察组需5日左右达标,对照组则需7日左右。可见在胰岛素泵给药下可让血糖更早达到稳定控制水平,在早餐前及晚餐前的剂量设定可弥补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迟钝导致胰岛素高峰后移不足或分泌减少情况,从而帮助血糖更有效地控制在理想范围内[4]。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比下,由于胰岛素泵是对人体胰岛分泌的模拟并能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自行调节,属于持续泵入状态,相较于多次皮下注射而言给药更具稳定性,因此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更低,研究中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9.15%,而观察组仅为4.26%。
总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相较于皮下注射给药方式而言更具优势,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让患者血糖处于稳定水平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同时还可减少平均胰岛素用药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江艳广.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临床价值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4):498-499.
[2]张小妹.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8):1065-1066.
[3]宋彬彬. 甲钴胺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价值对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82-83.
[4]张丹.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15(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