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分析脊柱结核的 CT及 MRI影像诊断价值

桂惠

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宣威 6554400

摘要目的分析CT和MRI在诊断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46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CT和MRI影像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对比椎体骨质破坏和椎旁肿块的检测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不大(P>0.05);检测韧带扩散、脊膜强化和硬膜囊肿时,MRI的检出成功率均优于CT(P<0.05);而CT的钙化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的病情诊断中,CT更利于检测钙化情况,MRI对韧带、硬膜及脊膜影响等方面的检测更加有效,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劣,联合使用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脊柱结核;CT;MRI;影像诊断

脊柱结核隶属于骨科疾病,是一种受循环障碍和结核杆菌影响所致的常见骨结核,全年龄段人群皆有患病风险,但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的发病现象更加普遍。脊柱结核可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骶尾部等部位,其中胸椎、腰椎的发生率较高,随着疾病的发展,常常会出现累及多个椎体的情况[1]。脊柱结核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受累脊柱出现骨质破坏以及坏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脊柱还会形成弯曲,导致背部驼峰畸形;患处形成脓肿,椎体因病变和承重出现塌陷;椎体塌陷后还会致使脊髓受压,进而截瘫;同时,极有可能形成窦道,复发性较强。由于脊柱结核对人体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威胁较大,因此,患者需要在患病初期即对应诊断检查,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疼痛是该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因为初期疼痛感比较轻微,所以患者在休息后,体表症状会有所减轻,但在参与劳动或剧烈运动后,疼痛会逐渐增加。但是由于该病的其他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且具有一定的隐匿性,需要借助专业的诊疗手段予以检测。脊柱结核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三种,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影像学检查是脊柱结核诊断的重要方法[2]。因此,本院开展了CT与MRI应用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46例本院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支的的脊柱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区间,经确诊全体患者均符合脊柱结核的临床症状表现。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年龄(37.38±5.34)岁,体重46-82kg,平均体重(66.37±5.31)kg,病程0.5-7年,平均病程(3.12±0.58)年,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8例,大学15例。已告知全体患者此次研究内容,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入院手续齐全;③沟通能力较好;④精神状态稳定、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患有急性传染疾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衰竭;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诊断依从性较差合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实施CT检查时,选择GE 64 层螺旋 CT 机,将电流调至160-250mA,电压130kv,层厚5-9mm,层距5m左右,重建骨窗,经静脉注入100ml造影剂和碘帕醇提升扫描效果。实施MRI检查时,选择GE磁共振成像仪,选择T1W1,间距1-3mm,层厚保持4mm左右,注射剂量为0.1mmol/kg的造影剂辅助扫描。

1.3 观察标准

选择5位年资深厚,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进行诊断,通过分析CT和MRI的扫描影像,判定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19.0中录入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6052c77407740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检验用χ2,差异明显则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MRI在韧带扩散、脊膜强化和硬膜囊肿的检测上显著好于CT;而在钙化情况检测上,MRI则落后于CT技术;比较椎体骨质破坏以及椎旁肿块的检出率,两者差异不明显,如表1:

1 二者诊断结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韧带扩散

脊膜强化

硬膜囊肿

钙化

椎体骨质破坏

椎旁肿块

CT检查

46

9(19.57%)

10(21.74%)

7(15.22%)

31(67.39%)

40(86.96%)

43(93.48%)

MRI检查

46

43(93.48%)

40(86.96%)

41(89.13%)

7(15.22%)

39(84.78%)

44(95.65%)

χ2

-

51.131

39.429

50.356

25.825

0.090

0.212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765

0.646

3 讨论

脊柱属于人体的主要承重结构,如果一旦受到脊柱结核疾病的侵害,就会对脊柱的承重功能造成较大影响,而且该病多发于腰椎部位,若缺乏有效的诊疗手段,轻则导致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重则导致患者产生不可逆转的机体损伤。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病,原发病一般多为肺结核,也是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占比最高的病症,其常见发病症状为低烧、贫血、自觉疼痛以及食欲不振等。该病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果曾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前往过结核高发区或存在家族遗传史等情况都会增加感染脊柱结核的可能性,因此,体质虚弱、免疫功能较低的群体更应当对该病引起重视。上述人群可通过远离感染源,防范呼吸道感染疾病,加强运动锻炼、禁烟禁酒,减少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规律性的生活习惯等一系列措施来预防脊柱结核疾病。由于脊柱结核的初期症状不够典型,因此极易与普通疾病混淆,导致病情误诊。当患者病情较重时,需注重对其的及时诊断,避免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后遗症,如果未及时发现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就可能致使患者截瘫,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以及经济负担[3-4]

在临床医学上,多采用影像学的方式来诊治脊柱结核,常见的检查方法有CT与MRI等。CT扫描可以降低影像重叠带来的影响,并且在骨质损坏的检查方面效果明显;而MRI则更偏向于多方位成像,能辅助医师对脊柱、脊髓等病变部位进行观察。CT 及 MRI 具备不同优势,MRI 在检测炎性信号及脊髓变形方面优势较大,但是在骨骼空洞或者钙化方面检测依旧存在不足,CT 检测能够将不足之处补足,优势相比MRI大[5]。通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椎体骨质破坏、椎旁肿块的判定,二者诊断效果不相上下,CT对钙化、死骨等情况的检出率更高,MRI在软组织损伤检出方面更优秀。同时,学者冯忠才的观点认为,单独使用一种影像诊断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应当结合两种方式,提升影像诊断的精准度。所以,将两种诊断方式联合应用可起到优劣互补,更好的服务于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病情诊断工作。

综上所述,CT、MRI两项影像技术应用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各具优劣,建议以联合使用的方式增强准确率,提升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康丽.对比分析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8):19-20.

[2]冯忠才.研究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3):49-50.

[3]韦小燕.脊柱结核应用CT及MRI影像诊断的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0):47-48.

[4]王辉,唐晨虎,童俊, 等.CT与MRI影像在诊断脊柱结核方面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44-45.

[5]陆聪,孟祥光.10例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