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温宿县第二小学 843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改革,阅读能力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深刻认识这一趋势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导,使之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积极提高阅读技能,以阅读助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共读;具体策略
引言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更加注重书香校园的建设,每个语文老师都会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试图让孩子爱上阅读。但单纯把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素养的希望寄托在学生回国后的自觉阅读上,似乎并不那么现实。如果将课外阅读行为转移到课堂上,当师生一起阅读一本书时,心理暗示和邻近性会对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如何在校园扎根,形成常态呢?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量有限
由于个人经历、情感经验以及识字量等方面的限制,小学生在文字阅读方面的经验可谓少之又少。再加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以绘本故事为主,对于抽象的文字表达,他们并没有多少兴趣。长此以往,小学生势必会在“阅读少—不会阅读—更少的阅读—畏惧或厌烦阅读”的恶性循环中无力自拔。
良好的阅读习惯亟待养成
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阅读指导,小学生往往会因阅读技巧、阅读经验的缺乏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误入歧途。与此同时,教师的阅读监督不足也是导致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开展师生共读活动的策略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在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既要与学生保持亲密的互动,又要学会在潜移默化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使学生在充分领受阅读魅力的基础上真心喜欢上阅读,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在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讲一讲”“画一画”“唱一唱”等策略。其中,在“讲一讲”环节,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发表观点和意见;在“画一画”环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用纸笔描绘想象画面,并将其中的优秀绘画作品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在“唱一唱”环节,让那些具有音乐功底的学生将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歌曲演绎出来。在此类活动影响下,学生因为自身才华得以发挥,或因受到教师和同学肯定而生出强烈的自信。在此自信的牵引下,他们势必会在阅读活动中产生巨大的动力,从而在师生共读活动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掌握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因此,在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务必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效率、高质量的阅读活动中。第一,全心全意,专心阅读。分心、分神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它不仅使学生好不容易建立的阅读心境轰然瓦解,还使他们很难再次进入到相应的阅读情境中。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就必须将一切能够让学生分心、分神儿的事情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便应提醒学生“带好水杯”“上好厕所”以及“备好纸笔”等,如此学生才不会在阅读过程中脱离好不容易才进入的阅读心境。第二,备好纸笔,随读随记。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妨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等常用工具,并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生僻字词、寓意丰富的精彩语句或对自己触动较大的语句记录下来。持之以恒,聚沙成塔,学生的素材积累和情感积累便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其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第三,抗拒诱惑,迈向正轨。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此环境下,学生的专注力已经下滑。与此同时,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在其影响下,很多学生会因受不住诱惑而深陷网络不良信息的泥淖。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区分是非善恶,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
师生共读共写,贯彻“读写计划”
朱永信教授在《新教育》一书中曾提出,教师要“一起写作文”,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独立成长。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都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要会读写,读写互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学校提出了“阅读与写作行动”的号召——“阅读、读心术、阅读社会、写作、写作、成长”。读书增长心智,丰富阅历。写作既有表现力,又有细心和敏感,练习和写作,写作理解,思考和成长。指导大三学生学习制作书签,阅读小报,简单的读后感;指导中学生写读书笔记、手抄报和读后感;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读后感、故事创作等。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也可以一起写读书笔记。老师好的示范会让学生想到以老师为榜样,以更积极的态度积累自己的读书笔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了培养学生的“出版意识”,学校开设了优秀的工作窗口。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定期提交文章,写出自己对阅读、生活、社会的思考。老师会在最好的基础上在橱窗里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班也有一个花园,供老师和学生不断更新他们的优秀作品。这样,“被欣赏”的精神动力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使师生共同成长
每次看完一本书,我都会设计一个读书报告班。看完《海底两万里》,我设计了一个四页的阅读清单,分为背景扫描、阅读思维、阅读活动、阅读链接四个模块。学生拿到阅读清单后,首先看到的是书的封面,从中可以猜出书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与思考”模块中,我设计了三个大题,大题中包含了一些小题。题目围绕主要人物、事件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置。比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鹦鹉螺”号返航后成为著名的宣传展厅。请以“惊心动魄的场景”或“奇幻科幻”为题对内容进行补充宣传。学生们很高兴在这次会议上交流。“阅读活动”模块与生活的实际设计活动相关;“阅读链接”模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拓展阅读。班里很多同学看到后都会去阅览室找书。
绿色评价,激励成长
由于阅读的潜移默化特点,师生共同阅读的阅读活动不能采用机械物化的评价方式,更适合实施鼓励成长、注重学生发展的多元绿色评价方式。比如有跑小报、复习学术笔记、朗读比赛、才艺展示、挑“站着”的勇士等展评;有阅读存折记录、小组阅读统计、老师点评、成长日记等记录评价;有《绿星》《书香少年》等个性化评价;储蓄发展评价具有表扬盖章、积累推广、鼓励进步的良好习惯...这种多元化的评价给了每个孩子成为“书香少年”的机会,给了孩子成长成功的信心,给了孩子阳光、幸福、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师生共读活动不仅能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还能让学生在精彩、热闹的阅读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阅读潜能,从而不断取得优异的阅读成绩。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师生共读活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引,使之步入正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学校的期待与家长的信赖,也才能真正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欧建英.师生共读:打开学生智慧的一扇窗[J].亚太教育,2019(08):32-33.
[2]李学恩.整本书阅读:教师先读与师生共读——以《生死场》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9(02):27-29.
[3]张丽萍.品味书香悦读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观察,2018,7(24):134-135.
[4]柳永忠.师生共读与“三智九慧”——《师生共读与学生智慧发展的实践研究》之思考与实践[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张家港市教育局、张家港市社科联、张家港市科技局.第六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张家港市教育局、张家港市社科联、张家港市科技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18:95-97.
[5]王苇.在“师生共读”中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