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
摘要:试卷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试卷分析的进行,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进行分析,找到学生的欠缺之处,进而进行补偿教学,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有效试卷分析,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其中笔者从错误情况分析、错误类型划分、错题溯源进行三个方向开展了探究,希望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有所借鉴启发。
关键词:有效试卷分析;初中数学;学生发展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学生能否学好数学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未来。而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帮助学生突破中考,初中数学教师就势必要能对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试卷分析是通过对学生所完成的考卷大体情况的评判,对当前学生发展程度与其各项技能的培养情况进行明确的方法,通过试卷分析的进行,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达成更加有效的认知,也能帮助学生完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其有效发展。
结合信息汇总,分析错误情况
错误情况的分析是试卷分析的第一步,教师需要能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深入研究,分析出当前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其错误的具体情况。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能借助教学平台实现对学生错题情况的分析汇总,找到学生当前的得分总体情况,明确学生的能力发展所处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后续的教学调整方案。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在完成错题情况的分析汇总之后,将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挑选出来,留待后续分析使用。
例如,在月考结束后,笔者就结合学生月考的实际表现进行了分析。在其中,笔者先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的分数进行了整理,整理结果显示,有70%的学生可以及格,相较于上次月考而言,学生的及格率有所上升,通过对学生错题频次的统计,笔者也发现学生出错的问题相对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几何求解和方程计算上。通过分析不难得出,学生的抽象发展仍不能达成预期目标,其计算能力的发展层次也仍相对较低。
挑选错误习题,划分错误类型
错题研究是试卷分析中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进行,教师需要能将学生当前存在的错误题目,明确出来,并对题目出错的类型进行划分,找出学生当前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正措施帮助学生纠正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环节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能通过对汇总数据的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高频错题,并针对这些习题进行分析,尝试着分析错题的类型,找出影响错误频数的因素,进而找到帮助学生纠正的方法。
例如,笔者在针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开展的单元测试完成后,对单元测试卷的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数上,对学生的问题错误类型进行了汇总划分。在其中,笔者先就学生的错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学生进行了询问,通过此阶段的进行,大致对学生的错误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对于同一道习题,不同学生的出错原因也有所不同,这是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笔者在这一次试卷分析中,发现部分学生反馈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通过问询得知,这是由于其没有合理的安排答题时间导致的,其将过多的经历放在了较难题的攻克上,而忽略了试卷后部习题的解答,这使得其无法有效的完成试卷答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答题顺序的强调,使学生明确答题时先易后难的答题原则,在其确保解决了较为容易解决的简单题之后,在进行较难题目的钻研。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学生因为读题不认真而导致出错的题目,笔者也做了特殊标记,并将学生的认真答题作为后续教学的重点之一。
联系教材展现,实现错题溯源
这一个环节教师所要进行的是错题溯源。一般而言,学生的每一个错题,都存在深层次的原因,若教师知识强调表层的纠正,而不去寻找学生出错的深层原因,那么学生在再次面对这些题目时仍有可能出错。故为了达成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纠正,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结合教学现实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于学生的错题进行溯源。首先,教师需要能对对应的错题进行知识定位,确认对应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在定位了知识点之后,教师就需要能联系知识点进行分析,看学生是否是因为记忆不牢所导致的问题出错,若确定,教师则要能针对对应的知识点开展补偿教学。若不是,教师就需要要进一步挖掘,从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情况入手分析出学生出错的原因。
例如,在具体的试卷分析中,笔者特别强调了那些由于学生知识掌握存在问题导致的错题,并针对这些错题进行了溯源,找出了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补偿教学。
综上所述,试卷分析的有效进行,有利于教师实现对学生当前发展发展情况的有效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就能采用更加有效的补偿教学策略来实施对学生的补偿,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发展。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从错误分析、类型划分、错题溯源三个方面实施教学调整,达成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张永军.初中数学试卷中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讲评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8):2.
[2]舒盛花.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