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摘要:
深度学习源于人工智能研究,引申至教育领域中,是指在理解基础上,批判性学习新的事物和思想,有效融入原有认知结构,并将固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达成有效的深度学习,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提升学习的效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 内在联系 思想方法 数学符号 学科素养
深度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注重讲“理”
数学的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涵盖了基本的概念教学、性质定理的推导、新旧知识的迁移与构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如何从源头到后延环环相扣,将相关数学知识浑然成一体,就取决于教师能否抓住知识的本质、注重“原理、算理、推理”。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会讲“理”,才能处理好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其融会贯通,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乃至其终生受益。
二、注重推“理”
课堂教学要从“结果教学”转为“思维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和生成过程,鼓励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批判、质疑,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思维过程和障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鼓励学生敢于个性化表述、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条理性强,数学语言更为规范、严谨,因此,数学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实施就要更加理性、科学、严谨、智慧。有效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是站在学科的塔尖,从整体出发到局部再到整体,知识的形成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逐步深入,就像“滚雪球”似的推进,最终水到渠成。这种整体意识有助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驾驭教材、科学的处理关键知识的衔接和延伸、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等。
三、注重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力度决定了学习的深度。应使学生真正理解思想方法的实质,并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将知识的形成、积累与应用自然的转化为能力与素养,这样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迁移知识,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有效的解题思路,有助于数学模型的构建。
四、引导学生说“理”
教师要学会并善于理智的“隐退”。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不再是“最前沿”、“最核心”,做好组织、引导、点拨、适度干预即可,深度学习的主角一定是调动学生来实施,数学教师要做好前端分析,致力于问题设计,基于问题、激活动机、驱动任务,课堂上合理引导、敢于放手,让学生完全放开,充分思考、“挣扎”、质疑、探究。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是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体验、方法体验、思维碰撞、合作交流展示内化认同、生活体验与应用等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更多的个性化表达平台,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较好的解决学生的厌学、掉队问题,提高自我成就的几率,使更多的孩子得以“补短”,继而“取长”,这是“均衡教育”、“面向全体”的另一种体现,也是教师勇气与智慧的体现。
五、注重“符号”教学
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增强“符号”意识开始。首先得让学生接受符号、“亲近”符号、理解符号,体会符号的优势与作用,直至能够运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以多角度的“符号”理解与应用,辅助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建立知识“本质观”,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无论是课例分析,还是理论传输,都要非常注重发挥数学符号的作用,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句话——“数学符号就是数学的精髓所在”!
总之,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立足揭示知识本质,立足核心素养构建,积极开展课例研磨,突出行为研究,突出学科整合。教师应从“勤奋讲授”转为“智慧导学”,从“立足知识与方法”转为“立足能力与素养”,从“教会知识”转为“教会学习”,从“结果教学”转为“思维教学”,以讲“理”、推“理”、说“理”为主线,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