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益劳动教育自带“芳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让公益劳动教育自带“芳华”

李国雄

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443601

前不久,学校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因为争抢公益劳动而发生争执,当时我听后十分欣喜,争着劳动,尤其是公益劳动,说明学生劳动观念增强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了。但随后又有人说学生之所以争抢公益劳动,是因为公益劳动可以为班级量化考核“加分”,许多班级常常为了“加分”而争抢,部分班主任也因此搞得火药味儿十足……

听了这些话,我一时有些无语,便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公益劳动”,百度词义:指服务于公益事业、不取报酬的劳动。从其字面意思,我们不难理解,公益劳动是一种不计报酬、服务社会的义务劳动。公益劳动的开展旨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新时尚、新风尚。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关键举措。公益劳动在这方面的育人价值尤为突出。给公益劳动“加分”,或许学校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意识和习惯,提升班级参与学校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籍此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劳动育人氛围。但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到;既然是公益劳动,就应该在“公益”二字上下功夫,做文章,让参与劳动的学生和班级充分认识“公益”的深刻内涵,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公益劳动中去。

当下,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施,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公益劳动作为学校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自带“芳华”为学生成长赋能?

一是把握公益劳动育人导向,以劳育德

美德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劳动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的关键课程。以劳明德、以劳养德、以劳立德应当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共识。公益劳动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爱心意识的重要抓手,学校组织与安排学生公益劳动,首先在公益劳动开始前,组织者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明公益劳动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为社会、为学校、为他人服务的无偿的劳动,进而推动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其次,在公益劳动的过程中,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结精神、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挖掘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件、典型代表,大力弘扬和宣传真正让公德意识和公益心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

例如,在参加全县的“洁城洁镇﹒爱我家乡”的公益劳动中,学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团员学生代表和入团积极分子代表,共同组成学校志愿服务队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在劳动前学校对本次公益劳动的目的、意义进行了思想动员,说明了团组织的作用,为什么是大家参加的理由等等。由于公益劳动的意义明确,责任清晰,所有参与人员都情绪饱满,热情高涨,更在劳动中培养了团结协作,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各届好评。可见,在公益劳动中,只要牢牢把握公益劳动的育人导向,就能在润物无声中以劳育德,以劳养德。

二是注重公益劳动育人实效,以劳创美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事物的源泉。劳动创造美,劳动成就美。公益劳动作为学校劳动教育中最璀璨、最耀眼的明珠,在学校的育人功能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它创造了“无我”之美。公益劳动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服务性的、奉献性的、义务性的活动,参与者都以一种“忘我”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其次它是创造了“有我”之美。参与公益劳动的个体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劳动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体验到了存在的价值,并在劳动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例如,在“学校是我家﹒呵护靠大家”的公益行动中,学校开展了整治卫生“死角”专项行动。为了真正让参与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美”“劳动成就美”,劳动前,学校先拍摄了卫生“死角”的照片和参加学生的图片;在劳动的过程中,又抓拍了许多学生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互帮互助的照片;卫生“死角”清理完毕后,劳动结束后,又拍摄了清理后的现场图片……在最后的总结会上,一组组劳动场景的真实再现,一段段朴实文字的形象描述,让所有参与者在震撼中真正感受到、体味到劳动之美。

三是凸现公益劳动知行合一,以劳塑魂

劳动最大的益处在于道德与精神上的发展。劳动教育贵在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公益劳动教育尤为如此。公益劳动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观其言,更要看其行。学校公益劳动教育要凸现知行合一,以劳塑魂,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知”的领会。学校要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劳动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二是注重“行”的实践。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广泛地开展公益劳动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色的不同作用,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公益实践平台,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劳动教育切实落在实处、细处,塑造学生热爱劳动的品格和人格。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公益劳动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以“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公益劳动日,引导学生参加“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校园”的行动,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为了凸现公益劳动的社会性,学校还可以结合“重阳节”等传统佳节,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机构参加公益劳动和慰问演出,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孝亲敬长、心怀感恩等美德。这些活动的有序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兴趣,养成了劳动习惯,更能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播下“善”的种子。

此外,公益劳动教育还应该遵循育人规律,以劳培智。劳动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门技术和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是具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科学合理、井然有序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让他们在公益劳动中学习技能,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