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2.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天津 300070
【摘要】:妊娠期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牙龈对口腔局部刺激反应性增强,牙软垢和牙菌斑更容易附着在口腔内,细菌繁殖与侵入,容易产生牙龈炎等口腔并发症,孕妇饮食习惯有较大改变,导致妊娠不同时期相关疾病,如先兆流产、妊娠期糖尿病等,影响妊娠结局。提高妊娠期妇女的口腔卫生意识,将妊娠期口腔保健关口前移,加强妊娠期口腔保健健康指导,有利于预防妊娠期相关疾病,改善围产期结局。
【关键词】:妊娠;口腔卫生;炎症;妊娠结局;保健意识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妊娠期的口腔卫生同时影响着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妊娠期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牙龈对口腔局部刺激反应性增强,同时妊娠期间孕妇的饮食习惯有较大改变,部分孕妇会有恶心呕吐的表现,各种不良刺激共同导致妊娠期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产生口腔健康问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妇幼保健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加强妊娠期保健力求将健康服务的关口前移,加强健康检查和保健指导,预防妊娠期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1]。本文将对妊娠期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与行为现状、口腔问题对妊娠结局和心理的影响关系进行综述。
1妊娠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与行为现状
我国育龄妇女常忽视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预防和主动性的口腔检查率较低。52.2%的妊娠期妇女刷牙时有牙齿出血,33.2%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孕妇口腔保健行为方面,除每天刷牙次数2~3次占80.3%,其他如饭后漱口、刷牙时间、刷牙方式等执行较差,口腔卫生保健相关行为不良[2]。
保险对改善口腔医疗服务利用率和促进人群的口腔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医疗保险覆盖力不足而且门诊账户额度不高,洗牙等预防性口腔保健费用多由个人承担,口腔检查、治疗等费用也未纳入生育险范畴,现有的口腔医疗保障难以满足妊娠期日常的口腔卫生保健需要[3]。
2妊娠期口腔护理与妊娠结局
2.1妊娠早期
妇女妊娠后,饮食习惯会发生变化,可能会产生喜酸、喜甜、喜辣等口味偏爱,加之在妊娠早期开始出现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个人口腔卫生行为减弱。妊娠期的妇女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牙软垢和牙菌斑更容易附着在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与侵入,容易产生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并发症[4]。口腔牙周厌氧菌感染是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牙周感染使孕妇体内炎性因子表达增强,刺激羊膜及蜕膜过量分泌前列腺素E2,诱发宫缩导致流产发生[5]。妊娠期口腔生化检查结合正确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口腔状态,减缓牙周疾病的进展并降低对孕妇口腔及全身状态的负面影响。
2.2妊娠中期
妊娠中期出现和加重口腔疾病的情况显著高于妊娠早期,且随着妊娠进程牙龈炎、牙周炎等问题不断凸显。妊娠期牙周治疗的效果可能与孕周相关,治疗处于妊娠晚期时,牙周病原体已经定植到胎盘,胎盘和口腔微生物群落在牙周组织相关的不良妊娠结局中发挥作用[6]。女性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的疾病或隐患,从而避免在妊娠期间发生口腔急症和由此带来的治疗不便与风险。
2.3妊娠晚期
通过对先兆子痫和正常产妇进行分娩前24小时的临床检查及胎盘血检查,在15例子痫前期孕妇中,有5例的菌斑和胎盘血中存在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核梭菌,而在所有正常妊娠妇女中均不存在,先兆子痫患者的牙周状况比正常状态的孕妇更差[7]。妊娠晚期注意口腔卫生保健,控制口腔问题的发展,避免炎症反应和感染的加重及扩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产妇和胎儿的风险。胎膜早破与慢性感染和牙周袋深度高度相关。
2.4妊娠期糖尿病(GDM)
当出现GDM时,孕妇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会有所降低,若孕妇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糖水平波动大,容易产生和加重口腔炎症,从而使潜在或现存的口腔疾病(口腔粘膜病变、牙龈炎、牙周炎和颌骨及颌周感染等)得以凸显或愈加严重。GDM在妊娠中期的口腔细菌检出率和数量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牙龈炎和GDM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炎症反应在GDM中更为明显。妊娠期糖尿病与口腔疾病之间存在着双向负面关系,一方面妊娠期糖尿病出现的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骨基质、胶原的愈合障碍导致牙周疾病的加重;另一方面牙周袋内的有害细菌进入血液循环,激发免疫反应损伤胰岛B细胞,进而加重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均产生不良的影响。
3妊娠期口腔卫生保健与心理
妊娠早期的口腔问题需要在人群中引起更大的关注,但是口腔诊治的目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健康促进,解决口腔问题的重点是动态的健康管理与保健维护。有研究显示[2],早上醒来口腔出血或有血腥味、咬硬物时牙齿出血、刷牙时牙齿出血≥3次/周以及牙龈指数呈中、重度炎症均能增加妊娠相关焦虑发生的风险。现有的口腔心理研究对于妊娠期群体的口腔保健与心理探索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4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对妇幼保健关注度的提高,妊娠期的口腔卫生在母婴健康维护中不容忽视,提高妊娠期妇女的口腔卫生意识,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需要多方的协同努力。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口腔问题的关注度,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妊娠相关焦虑的发生危险,提高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患者满意度。现有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样本量更大、基础更深入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妊娠期与口腔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麻海英,杨荣山,闫承生.“二孩”政策给孕产期保健服务带来的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8):4119-4121.
[2]曹慧,严双琴,丁昌芝等.孕早期牙龈出血与妊娠相关焦虑症状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07):953-956.
[3]佘艳,张良年,张胜冰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口腔问题就诊行为及其对社区口腔卫生服务使用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0):3742-3747.
[4]杨丽娅,高国朋,孟总芳等.马鞍山市2039名孕妇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06):1284-1286.
[5]李新竹,杨玲,李新丽等.冀州市妊娠妇女口腔卫生状况与不良妊娠的调查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04):128.
[6]Fischer L A,Demerath E,Bittner-Eddy P,et al.Placental colonization with periodontal pathogens: the potential missing link[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9.221(5):383-392.
[7]张立巧.孕晚期牙周炎患者血清sICAM-1、PAF水平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57(18):85-87.基金项目: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度医院管理创新研究项目(2019YG02)
通信作者:谭晓娟(1973- ),女,护师,研究方向:口腔护理,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