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路径选择

/ 5

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路径选择

蔡宇瑄 孙斐然 姚文洁 梁佳文 张子怡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作者简介:

蔡宇瑄,女,生于2000年3月,汉族,江苏南通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金融工程研究方向

孙斐然,女,生于1999年8月,汉族,江苏泰州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财务管理研究方向

姚文洁,女,生于1999年12月,汉族,安徽芜湖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审计学研究方向

梁佳文,女,生于1999年11月,汉族,江苏无锡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财务管理研究方向

张子怡,女,生于2000年7月,汉族,江苏南通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财务管理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1287026Z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的速度、范围和真实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价值判断。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新媒体和应急管理相结合已经不可避免。本文从新冠肺炎等突发事件出发,研究新媒体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和新媒体下的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进一步分析新媒体下的应急管理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新媒体;应急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最开始的设立分类管理机构来管理事务到现在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发展并得到完善。而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经济社会中充当起重要角色,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对新媒体的应用,更是使公众意识到了应急管理正在与新媒体相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已经给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这就对政府和媒体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寻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路径的选择十分有必要。

  1. 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新媒体的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定义,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由此可知,突发性公共事件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特征,在范围上具有公共性特征,在结果上具有危害性特征。

应急管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处置和恢复,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在此一系列活动中建立的具体机制和必要措施,通过应用科学、技术、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2]

新媒体是继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通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借由手机、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3]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特点不同,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方式使得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和及时准确的要求加大,对信息的互动性和传播力度也相应提高。

在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行应急管理时,建立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递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新媒体的出现和蓬勃发展使公众获取突发事件情况的来源和方式更加多元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同时,新媒体实现了“社会参与”,让公众从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通过新媒体获取全方面信息,同时积极参与和发表意见,真正参与到应急管理的预警和处置阶段。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实现信息公开的渠道之一,无疑对当今应急管理的体制和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应用渠道产生一定的影响。

  1. 新媒体下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

以2003年SARS为时间节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从以单一灾害应对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转变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大大加强了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国务院于当年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于2006年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初步建成了公共危机预警体系;2007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将应急管理纳入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管理理念,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管理法治体系。2018年,国家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成立,从国家层面决策和部署应急管理工作,统筹管理地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从此翻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在各级政府制定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地方性规章制度中,除了明确应急管理的相关应对工作,还都强调了在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举例来说,在我国公共危机预警体系中,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已建立起了科学畅通的卫生信息网络和反应机制,以达到在事件突然发生时第一时间对外公布的目的;针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的预警,预报中心一旦接到相关信息,就能在几分钟内利用科学技术计算出灾害波及范围和到达时间等相关信息,并迅速向社会公众发布。这为新媒体在应急管理中的运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2014年深改委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传统主流媒体正在积极探索,尝试新的平台和渠道以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型主流媒体发展案例研究报告》,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新闻资讯传播的主要渠道,同时,由于主流媒体发布信息的可靠、准确、真实,超八成的公众对主流媒体权威发布的信息更加重视,并能从中感知到政府有在切实回应公众反映的问题。[4]而这些主流媒体往往和政府有密切的合作,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政府自然而然地可以通过这些主流新媒体,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真实准确地传递给公众,避免谣言的大肆传播。因此,在应急管理中运用新媒体有着充分的可能。

除了在应急管理中利用上述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政府也已经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上构建直接发布信息的渠道。根据2021年1月22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77437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40837个,公务人员微博36600个。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这些政务微博就是政府在应急管理时及时向外发布信息的优选渠道之一。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期间,自1月22日至3月23日,有超过120个中央部委及下属司局官微实时发布中央各项防控举措,累计发布3.5万余条抗疫相关微博,共获得了超147亿的阅读量和近4000万互动量;有4300多个地方宣传官微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发布防控措施、回应网民关切,累计发布105万条相关微博,获得224亿阅读量和4353万互动量。各级政府利用微博平台的扩散效应,积极主动地对网络信息进行引导和治理,这极大程度保障了网民的知情权,对助力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的应急管理现状展现的特点主要为:第一,政府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认可其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第二,各级政府已广泛将新媒体纳入应急管理的考虑范畴中,在发布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时会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第三,在应急管理预警、处置和恢复的全过程中运用新媒体发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增强政府公信力。从现实情况来看,通过在应急管理中运用新媒体,政府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开展的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新媒体与公众贴近度高的特点使得公众更能接受政府在应急管理时发布的信息,新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公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响应可以及时反馈给政府,政府也能利用新媒体及时作出回应并引导舆论的走向,这些都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认可程度,进而使公众对应急管理的响应和配合程度提高。

  1. 新媒体下的应急管理在SARS和新冠疫情中的区别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相比2003年SARS的几千人感染,这次疫情十分凶猛,截至2021年1月19日5时,全球确诊病例已达93805612例,死亡人数已达2026093人,并且正在不断上涨。虽然全球确诊的病例有很多,但是中国对疫情已经有了很好的控制,相较于2003年的SARS,国家对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新媒体。

通过分析新媒体在SARS和新冠疫情期间所起的作用,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区别:

  1. 新媒体普及,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

2003年新媒体还未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03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为6800万,当时互联网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移动端上网用户仅为180万[5],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现如今网民使用手机已达9.32亿[6],微信、抖音、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新冠疫情的信息,从而有效做好个人防护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来从根本上控制新冠疫情的蔓延。

  1. 信息传递更及时、准确、全面

2003年SARS事件发生初期,由于主流媒体的不作为、保持沉默,对于SARS疫情及其防治情况的信息不传递,导致公众的知情权不能得到满足,顿时谣言四起,引发了公众巨大的恐慌,导致了公众疯狂抢购药品、囤积食品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的发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在新冠疫情期间,信息很早就开始传播,在还没有官方宣布时,就有消息流出。据悉,新媒体发布的第一篇与疫情相关的微信文章是发布于2019年12月31日的《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不能断定是SARS》,随后被全国各地官方公众号以及各新媒体平台的大V们转发,使公众对此有了一定了解。在新媒体报道启动之后,报纸等传统媒体才进行报道,进行权威官方的宣传,并与新媒体相辅相成,使信息更及时、准确、全面地对公众进行披露,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1. 公众参与度更高,发挥监督作用

2003年SARS期间虽然已经有55.6%的互联网用户从新媒体上获取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声,但当时的信息传递还是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公众的发声只能在部分新媒体用户之间传递,无法被广大非互联网用户和政府领导部门悉知,公众参与度低。而且传统媒体传播信息时需要经过国家政府的把关,把一些负面消息剔除掉,削弱了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

现如今的新媒体交互性强,一方面使公众能够主动获取政府发布的全方面信息,并对有关地方政府、社区是否响应国家号召采取相关的防疫措施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使政府了解公众发表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及时掌握舆情并对民意作出反馈,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

  1. 舆论监督、舆论引导

任何突发事件的爆发都会引起公众的恐慌,从而导致各种胡乱猜忌、谣言传播。SARS期间就是因为信息不能自下而上的传播,政府未能及时进行舆论引导,而爆发了抢物资、哄抬物价等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新冠期间,在新媒体的双向传播作用下,政府时时监督舆论,并通过新媒体辟谣,有效稳定了民心。而且各明星、网红、微博大V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疫情在家的趣事、宣传个人防护指南、转发抗疫英雄事迹等正能量事件来引导舆论向积极的事态发展。

  1. 新媒体应急管理中的优劣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生活的各方面渐渐凸显其重要性。当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网络上跟事件有关的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其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 新媒体下的应急管理的优势

  1. 有利于信息的收集

相较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内容也更广泛,政府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快速的收集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从而应用到自身的应急管理之中,使应急管理更加贴合突发事件,更好的解决突发事件。而且在传统媒体时代下,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容易导致虚假信息泛滥,从而造成公众恐慌。在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公布权威的信息,使公众能够及时的了解事件的进展和真实信息,避免公众相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从而造成公众恐慌,通过及时的公布官方言论有利于突发事件的顺利、高效解决,进一步有利于政府对突发事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措施。

  1. 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联系

在传统媒体时代下,政府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单方面的,公众并没有参与进去,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在新媒体时代下,当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公众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给政府留言,表达出自己对政府的应急管理的看法与改进建议,给政府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多样的方案,这样一来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双向参与,拉进了政府与公众的距离,有助于政府的应急管理更符合公众的诉求,从而有利于突发事件的高效解决。通过新媒体,政府与公众的联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给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公众基础,有利于政府在公众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

  1. 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公众只能自己讨论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看法,不能有效的将自己的建议提供给政府,从而不能对政府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而在新媒体时代下,公众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的过程和结果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很好的对政府进行监督,政府工作人员也不敢懈怠,会更加尽心尽力,尽快的制定出切合突发公共事件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提高了政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快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解决。公众借助新媒体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事件危急的情况下节省了一定的人力和时间,把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放到应急管理上,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有助于突发事件的高效解决。

  1. 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在传统媒体时代下,政府没有及时的公布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最新进展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只是告知公众结果,公众对政府的所作所为不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不能很好的帮助政府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借助新媒体公布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最新进展以及政府所采取的应急管理的措施,新媒体对此进行一定的报道,让公众见到一个尽心尽力、负责的政府,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让公众更加信赖政府,支持政府开展的应急管理相关的工作,使突发事件更加顺利、高效的解决。

  1. 新媒体下的应急管理的不足

  1. 散布虚假信息

由于现在的网络监管不是十分严格,很多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一漏洞乘机传播虚假信息,在新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的速度又十分快,容易引起公众恐慌,而那些人就从中牟利,这无疑给政府的应急管理带来不少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站出来发声,公布权威消息从而阻止谣言的传播,稳定住公众的情绪。

  1. 减慢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公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言献策,其中不乏有许多的无用之策,政府需要从中进行筛选,选出真正有帮助、有用的建议,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本就紧急的情况下这样做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也减慢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如果稍有不慎,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很可能会使突发性公共事件进一步恶化,使应急管理受到冲击。

  1. 影响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政府借助新媒体发布的官方消息很容易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人们会对政府的应急管理作出相应的评价,政府应当时刻关注公众的态度和舆论的导向,当公众对政府的应急管理产生不满的情绪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在公众中大肆传播,从而影响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公众不信任政府,给政府的应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新媒体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路径优化

  1. 加强信息监督制度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借助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之迅速,造成了一些虚假信息的流传,这也是政府使用新媒体下的应急管理的劣势所在。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加强信息监督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建立起完善的司法惩罚机制。

首先,对于网络上发布的信息,要及时追查其来源,判断其是否为真实的信息,若是虚假信息,应及时发布官方信息进行避谣。

其次,对于那些发布虚假信息的媒体或个人,应落实有关的惩罚措施。虚假信息的泛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的惩罚力度不够,惩治机制不够完善,给了那些想要从中牟取利益的人机会。

最后,政府应加强公众对于官方的信任,对于那些官方新闻工作者,如若传播虚假信息,应给予严格的惩罚,甚至是吊销记者证,这样才能有效的挽回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

  1. 建立按级处理信息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在如今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政府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就必须听取公众的意见,因此对于大量的公众信息,就有必要加强信息搜集制度,来有目的的筛选公众意见。在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处理信息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府可以按照乡、镇、市、省来搜集处理信息,从最下面一级的领导搜集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公众信息,再向上提交报告,上一级的领导处理本级公众信息,并同时将下一级的信息一同向再上一级的领导提交。同时,为了防止不实信息的夹带,每次公众信息筛选的结果,应向各级公众公布,以求真实公平。

  1. 综合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政府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民,当有突发事件来袭时,政府可以凝聚公众力量,让民众相信政府从而更好的控制突发事件的走向,因此,政府需要公众的信任。为了加强公众的信任度,政府不仅仅在平时要听取公众意见,更要对于那些损害政府信任度的人或事或信息做出相应的处罚,只有整治了那些不利因素,政府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民众的信任。

  1. 预防阶段,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根据1月7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到2025年我国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应急体系[7]

想要实现以上目标,政府需要建立与新媒体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机制,有助于突发公共事件更高效、迅速的解决,将危害降至最低。当今社会是动荡和不确定的,这就要求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的趋势,当有公共事件突发时,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预警,同时以最快速度部署方案、下达指令,从而指导与事件相关的责任单位落实具体措施,进行应急管理。整个过程强调“快速”、“精准”,需要在突发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恶化之前做出正确决策,所以过程中的信息传导就十分必要。由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信息收集汇总带来了便捷,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收集,过滤出无用信息,从而加快决策进程。

例如,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好、受众广等特点,建立新媒体平台,进行各平台的联动,形成权威、透明的信息传播渠道,由此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1. 反应阶段,强化舆情监控和信息的上下联动

  1. 在舆情监测阶段,强化舆情监控。

突发性公共事件由于涉及多方关系、各方利益不同,想要实现其有效治理是很难完成的,尤其是在预警方面。

政府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一个公共平台,公共平台给公众提供了一个交互信息的场所,这也是当下许多社交媒体可以提供的,这里强调的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有两大技术特点:分布式共识协议和特殊的存储结构。这两大特点造就了公共平台“高度透明化”的特点,“高度透明化”可以保证信息的溯源与公开,对谣言可以做到精准溯源,同时可以提高信息的权威性,为政府的舆情监控提供帮助。

  1. 在应急处理阶段,形成上下联动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需要大规模的协同工作,这对政府应急管理的速度、准确性以及行动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块链技术同样可以实现政府需求:通过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记账”,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实现政府内部信息传导的流畅,加快反应和决策效率。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之后,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处置、谁发声”的舆情回应原则,以最快的速度做好舆情回应[8]

同时政府要加强与各大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在事件发生初期利用平台优势掌握主动权,引导舆论的正向发展,阻断谣言的传播等。

  1. 恢复阶段,进行常态化治理

在恢复阶段,政府需要将在事前和事中阶段暴露出的问题加以解决,完善现有的应急管理制度,形成专常兼备的应急管理体系。由于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还存在诸如部门职责边界不清、跨区域协作困难等不足之处,政府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工作标准化,把握住“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机制

[9]

新媒体的加入让常态化的应急管理更具效率,也有效用。通过平日的舆情监督,可以发现、处理发生频次较高的事件,从而形成固定的应急管理模式,纳入各地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去。通过新媒体信息传播快的特质,加强各地政府之间交流沟通,增强跨区域协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新媒体下的应急管理会不断增强其优势,减轻应用中的不足,从而更好的配合政府解决突发事件。



1] 周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传播与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 1 页。

2]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

4] 《2020年中国新型主流媒体发展案例研究报告》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723&isfree=0

5] 2003年第1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221/92795254.shtm

6] 2020年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

7] 邵卫卫. 同心协力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N].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1-01-11(001).

8] 张少元.突发事件舆情引导亟待应急管理等专业性话语参与[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0):5-8+47.

9] 吴波鸿,张振宇,倪慧荟.中国应急管理体系70年建设及展望[J].科技导报,2019,37(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