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之水,载国家之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以民族之水,载国家之舟!

王鼎臣 陈宇鸽

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 471000

摘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词里的内容正是我国民族大团结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更应该以团结之名,行民族之力,以民族之水,载国家之舟!

关键词:民族 团结 文化认同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各族人民依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我身处的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就是一所集各民族为一体的学院,学院经常举办民族大团结各项活动。少数民族服装秀、“我和我的祖国”少数民族文艺晚会、以及中秋佳节发送月饼等活动已成为学院特色。学院如此,国人亦同,以团结之名,行民族之力,以民族之水,载国家之舟!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回首近代,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我们国家外忧内患,本以为可以瓜分中国的列强,却没想到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是一种互相亲和的多样性,这是举世难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与单一民族国家和移民国家最大的不同之处。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新的使命,我们现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我认为对于谱写当今民族团结主旋律有三个维度: 一是团结的维度强调中华民族内部的包容性,而且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团结是各民族最高利益;二是深化改革的维度,走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深化少数民族改革,使得各民族要齐心将蛋糕做大。 三是从文化的维度,文化认同是最有力的纽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在力量。

从团结的维度来讲:中华民族是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国民一体的称谓,也是几千年来各族人民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文明与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通过并肩浴血抗侮,争取民族解放,走向繁荣富强而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写照。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式国家构成,决定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最高利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亿万各民族人民群众团结之“水”,托举着中国共产党这艘带领国家破浪前行的“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的论断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明确宣示了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核心立意是“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以其特有的文化多样性与和谐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改革的维度来讲: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国情条件下的现实选择,但是各民族共同繁荣依旧是中华民族的理想。率先富起来的地区或民族,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促进另一部分地区和民族的发展,是合情合理的。在此过程中,应坚持各民族的主体地位,坚持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宗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从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文化软实力,世界影响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努力,各司其职,又富有各民族特色。现在国家已经处于深化改革的深水区,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民族工作,深化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认识,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并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从文化的维度来讲:文化认同是族际关系中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中最有力的纽带之一,正如总书记所讲,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护文化多样性,繁荣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多元要素与动力。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并使之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才是增进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本。同理,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来说,各民族成员要有家庭成员意识,要立足于“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在精神层面深深植入民族团结之根。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激发各族群众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以真心换真心”。对于普通国民而言,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在行动。要把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主旋律,把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任务。要拓宽视野,真正感受并理解文化差异。如果不能跨越民族文化差异,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就不能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直抵人心”。

大学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一大基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民族团结,尊重身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习惯,与少数民族同学和谐相处,中华民族一家亲,先有我们这个“小家”,再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以民族之水,载国家之舟”自己便是载舟的一滴水,你们,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