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陌生化策略 品味诗意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5
/ 2

实施陌生化策略 品味诗意阅读

潘丽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五小学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这个理论传递的涵义就是将人们熟悉的客观物象、经验、符号等经过艺术家的处理产生新的艺术形象以异与熟悉的面孔呈现在观者面前。将这一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来就是将学生熟知的文本表达形式和内容;熟知的生活经验、事物等通过教师“实施陌生化策略”以一种异于常见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一种从未谋面的陌生感。在文本阅读中当学生带着“异于平常的陌生而新奇的”眼光去理解、欣赏、审视文本时身心会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而这种“非平常、非熟悉”阅读体验对学生探索文本世界充满着召唤性,会激发学生不断阅读的兴趣;成为带领学生逐步从感性经验为主的阅读走向理性思维的深入阅读的行为动力;会成就学生意犹未尽地畅游文本世界享受诗意阅读。下面我结合自身参与我校《运用“陌生化”理论,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的课题研究工作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1. 创设情境,寻找陌生的熟悉

对于学生来讲课前已经大致了解的课文内容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所熟悉的;而那些文本中蕴含的深意、情感及学生从未有过的生活经验是学生所陌生的。我在学生中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学生反映每次预习完课文,就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再到课堂上学习已经相对熟悉的课文时已失去了新鲜感。教学中一个好的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从熟悉的认知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阅读相对熟悉的文本时始终陌生感,充满新鲜的阅读期待。在教学中,我主动寻求阅读的陌生化的效果,在情境创设中实施陌生化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七颗钻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是从小伴着孩子们成长的,是他们爱读和熟悉的文学作品。然而,童话故事中那些似乎只存在与作者想象世界中的场景对与孩子来说又是陌生而新奇的。开课伊始,从“导入”起航,带着对文本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我和孩子们开始了“寻找陌生的熟悉”的阅读之旅。我首先出示了几张孩子们相对很陌生有关“旱灾、干旱、干涸”的图片“把文字变画面”将孩子们置身与一场大旱灾中并引发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所见所思。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已走进了童话故事的场景中去,此时曾经完全陌生的场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了,对孩子们而言也越来越熟悉了。当孩子们带着“不再陌生”的画面感和情感体验读完有关环境描写的第一自然段时,更具新鲜感的“陌生的”角色体验即将开始了。我随即创设情境:此时孩子们全成了童话的作者——陌生的列夫.托尔斯泰,我新奇地成了一个普通的小读者。我很好奇抛出了一个作为读者的孩子们可能不会想甚至不敢想的新鲜而陌生的问题——“故事里第一自然段关于“大旱灾的环境描写”能不能直接从文中删除?让我们的童话故事直接从第二自然段“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这里开始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作者”的小“列夫.托尔斯泰”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地发表着看法“不能删!不能删!”“为什么非得保留啊,我觉得童话从第二自然开始写也挺完整呀!”顿时孩子们陷入了的沉思,陷入了深入而新鲜的思考中。沉默片刻,孩子们茅塞顿开相互补充着:原来“这段环境描写不但点明了童话故事的起因就是缺少水,而且也为下文小姑娘找水做了“故事情节的铺垫。”此时对于童话中的环境,对于作者进行这段环境描写的原因,孩子们在“身为大作家的情境中”慢慢明白了,在“小读者新奇的疑问”中渐渐熟悉了。情境创设使学生对已经预习的相对熟悉的文本在阅读中不断产生新鲜感、陌生感、不断激发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心和作者的心终于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精神相遇”,使阅读与欣赏成为一种诗意的美妙的沉浸和超越。

二、文本补白,走进熟悉的陌生

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等。在教学中,我通过文本补白的方法实现学生阅读的陌生化效果。对于学生已熟悉的课文有关的但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留白、未知、新鲜”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丰富;亦能使学生对熟悉的文本不断保持陌生感,充满新鲜的期待和新奇的探究。

  《从现在开始》整篇课文富有童趣,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低段学生,课文洋溢着现代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当讲完文中熟悉的第一个上任的猫头鹰发号施令后,我运用了“对文本补白”的陌生化策略,对文本中“其他小动物”语言的进行补白训练。让学生在原本熟知的一成不的文本中加入新鲜而陌生的自己的话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使学生可以自由地与文本对话。我请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假如自己是森林里的某种小动物,如果猫头鹰叫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你愿意吗?你会说什么?一时学生熟悉的情感和生活经验被调动,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我适时引导他们说“像我们刚才那样,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就叫作议论纷纷。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理解“叫苦连天”这个词语的含义。至此“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两个学生语言世界中原本“陌生”的词语在自然而然、不漏声色的“熟悉”的补白中已完成了被学生体验和内化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在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个性表达中阅读探究不断引向深入。

文本的空白和未定点,有待于我们不断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建构去完成。在教学第一课时,孩子普遍认为读“万兽之王”狮子的话时应读得很威风、很霸气、很厉害甚至是很凶恶。在学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文本原有的熟悉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一个彻底的陌生的改变”,把原文中狮子大王说的,我们进行朗读指导的语言,改写成一个“只能看和想的”狮子大王颁布的“布告”引导孩子对似乎早已熟悉的狮子大王的话,进行一种不同于文本的陌生的更有新意的不一样的解读。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你是森林中的一只小动物,看到这样的布告,想想狮子大王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它是民主的、仁爱的、大度的,会和小猴子一样是最智慧、最懂得尊重别人的”在学生们兴奋、惊喜、独具个性地回答中我开始听到这样新鲜而陌生的答案。此时学生们对之前“熟悉”的那个霸气、厉害甚至是很凶恶狮子大王有了完全“新鲜、新奇、陌生”的感受,他们喜欢上了这样的大王。学生对狮子大王这样的认识过程就是学生从“熟悉”的文本中固有的体验走向“陌生”的补白丰富新奇的感受的过程,从中学生学出了兴趣也收获了新意和智慧。

教学中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细致地研究学情、研读文本,将朗读和理解结和起来,适当运用“文本补白”和“创设情境”相结合的“陌生化”的策略,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深刻体验和内化的过程。让我们在欣赏作品之时保持一个恰当的审美距离,既要有意识地避免完全沉醉其中的痴迷状态,又要有意识地阅读文本,用陌生的眼光去阅读,相信熟悉也陌生,陌生亦熟悉,熟悉陌生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