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摘要:工程训练中心焊接实训是本科类高校培养工程机械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以及如何提高实训课程的质量和效率和安全性是工程基础训练实训过程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但是传统的焊接教学模式需要指导教师“手把手”进行实训教学,加上焊接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对指导教师依赖性很大,因此在师资配置比上要求较高。基于智能化制造的大环境,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应该采用互联网+焊接实训切实提高学生对焊接实训的兴趣,减少高校焊接实训危险系数,提高焊接实训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焊接实训、教学质量、工程基础训练、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综合型、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实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为社会培养这样一批合格的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样不仅可以确保高等教育引领社会发展的地位,而且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接轨,与生产实践接轨。下面就结合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基础训练部的工作谈谈焊接实训课程改革的一些初步设想。
一、高校焊接实训的教学现状
1.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工程训练中心由工程基础训练部、数字化训练部和自动化训练部组成,工程基础训练开设焊接、铸造、钳工、普车、普铣、刨、磨、滚等工种的实训课程,其中焊接实训是工程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为工程基础训练A(焊接)、工程基础训练B(焊接)、工程基础训练C(焊接)、工程基础训练D(焊接)、工程基础训练E(焊接)。其中春季学期开设课程为:工程基础训练A(焊接)2.5天、工程基础训练B(焊接)2.5/3天;秋季学期开设课程为:工程基础训练C(焊接)1天、工程基础训练D(焊接)1天、工程基础训练E(焊接)0.5天。工程基础训练A/B(焊接)2.5天类教学,主要实训内容为焊接概述及手工电弧焊(平焊实训及考试、接头和收尾实训及考试、立横仰的演示)、焊接设备、CO2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氩弧焊;工程基础训练B(焊接)3天类教学内容为:焊接概述及手工电弧焊(平焊实训及考试、接头和收尾实训及考试、立横仰的演示)、焊接设备、CO2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氩弧焊、气焊与气割;工程基础训练C(焊接)1天类教学内容为:焊接概述及手工电弧焊(平焊操作及考试)、焊接设备;工程基础训练D(焊接)1天类教学内容为:焊接概述及手工电弧焊(平焊操作及考试)、焊接设备;工程基础训练E(焊接)0.5天类教学内容为:焊接概述及手工电弧焊(平焊操作及考试)。
教学形式采用理论讲解+演示教学+实训操作,分组练习,教学设备单一。除了手工电弧焊实操外,像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仅仅是指导老师演示教学。工程基础训练针对的是大一学生,但对于刚上大学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实践的认识很浅,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加上焊接实训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触电、烫伤、弧光、烟尘、有害气体),这特别是对女生来说有畏惧心理,不好接受,从而使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图为我校焊接实训教学现场图1、图2、图3:
图1 焊接实训场地 图2 焊接工作位 图3 学生焊接实训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们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在进行授课,主要内容通过老师讲、学生听。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实习报告册对应的知识点做了。所以讲授法有它的好处,可以集中注意力,便于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和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有他的弊端:就是对于第一次接触焊接的大学生来说这样比较专业性、实践性的知识概念过于抽象,违背知识特别是实践性知识的一般性获得过程,不利于理解和掌握。
3.教师实践水平较低
焊接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在实训课堂上进行多方法、多工艺、多设备的专业熟练示范教学,因此对实训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也就是要求实训教师一定是个多面手,既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熟练掌握多种焊接方法、熟悉多种焊接设备甚至还要具备其他相关工种的多种技能才能进行更充分、更有效的教学。
高校焊接实训的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创新焊接实训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焊接实训车间引入移动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进行教学,学生在焊接操作之余可以观看焊接操作微课视频。焊接操作属于单人单机操作,每个组往往有3-5位学生,可以在焊接实训车间安装显示屏,供轮换操作的学生学习课堂内容或观看教师、优秀学生示范操作视频,甚至可以观看技术工人的现场施工视频,这样通过调动各种可能的资源可极大地扩展自身的知识面,缩短教学与实践生产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
通用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理论讲解+演示教学+实训操作,理论讲解用多媒体形式,省略了传统的板书,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更加的直观,但讲解速度太快,信息量大学生眼花缭乱,走马观花,存在跟不上的现象。焊接实训教学一定要把内容一次性就讲透讲清,否则似懂非懂,效果反而不佳。尤其是安全知识,通过案例法给学生讲明白,在焊接实训过程中既要保证人身安全又要保证设备的安全。讲到实践操作时先让学生观看焊接操作视频,再通过指导老师演示教学,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掌握操作手法要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角度问题、电弧高度问题、焊接速度问题等。
3.提高教师教学职业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的深入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有望达到50%,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结构、规模、制度、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其核心是打造一流师资和培养一流人才。高校教师需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其素质与能力影响着高校建设的整体水平。更是提升高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必经之路。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如此。
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高低很大一分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应该大力提倡校企合作、校校联合,通过资源优势互补让我们的老师走出去再引进来,学习再学习是教师职业一生应该坚守的。
4.加强学生焊接实训操作
焊接实训的目的是培养焊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实践型、应用型并满足生产现场要求的高技能复合人才。培养人才目标的定位必须是明确的,贯彻始终的。其他教学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企业生产所需的基本焊接设备焊接实训场地做到应有尽有,并且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实践,这样他们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也会更有信心。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满足当代中国社会急需要的优秀人才。
结束语
随着高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的建设和生产都离不开焊接,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AI行业的飞速发展,我们传统行业如何与社会接轨、与自动化的生产实践接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引领社会的风向标,我们教师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打开思路、开阔眼界、提升个人素养,为教学改革多做有益的探索,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栾先玉,刘宏楠.浅谈焊接实训课程改革[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P57-58页.
[2]胡广翻,杜媛英,李敏.高校焊接方法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年第35期 P327页
[3]周岐,辛立军,陈明华,张广安,刘伟东,应用型本科焊接专业生产实训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科学,2017年第6期 P146-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