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冕宁县漫水湾小学校 四川冕宁: 615608
【内容摘要】 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法制观念和意识同城市相比还比较淡薄,在现代法治社会,教育者应当从小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为了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法制教育
“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看我们怎样去做了。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几年,随着国家普法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种“送法入村”活动的持续进行,农村中小学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了制度化的法律宣传和法制安全教育机制。我校地理位置处在镇中心,学生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留守儿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弟。由于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 存在一定不足。近年,学校结合生源的实际情况,通过强化班主任班级管理,常态性做好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尤其是把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抓好低年级养成习惯培养,高年级心理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使得法制教育我工作的开展更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利用教材,树立法制观,增强法制意识。
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工作者,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法制教育,只要适时地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在我们低段的语文课本中就能挖掘出相应的法律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相机的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例如《美丽的小路》- -课中就这样渗透法制教育。先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们为校园“美容”做了哪些事?我运用了创设情境,讨论交流的方法,从培养学生保持身边环境的习惯的角度,相机引导《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个别具体内容进行法制教育。
还有这一课《自选商场》,我却用了结题点睛,拓展延伸的方法导入设疑:你去过自选商场吗?你在自选商场中购买过东西吗?师生共同讨论:如果你到自选商场买东西,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时怎么办?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启蒙教育。让低段的小朋友们知道原来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小孩子也能拿起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相机引人《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而让学生们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法律就是武器,能保护自己。
二、挖掘课程资源,让“法制”服务于“语文”
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那么,课本以外的“法制”能否反过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和法律文书中挖掘课程资源,就能找出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的“营养”来。
因此教师要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治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
三、开展语文活动,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围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 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
搁笔沉思,猛然惊觉语文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 ,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由法制而推及其他领域,如经济、医学、艺术、乃至体育、军事等等一一便该是语文与社会的整合、与生活的整合!倘使用一个词来描述那个美好境界,那一定是:大语文!
总之,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虽然选择教学中渗透点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有一条原则是共同的,即寻找和探求课文中思想火花的进发点。只要我们从这个基本点出发,结合学生思想进行教育,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