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摘要:
在对外开放格局下,伴随着“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高校学习,成为校园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同时将视角拓宽到当前在华留学生的整体情况,从心理、语言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来华留学生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度的现状,力求探索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度的途径。
关键词:留学生;校园文化;心理状态;文化差异;现状及对策
一、来华留学生与校园文化生活融合现状
1.国内现状:
第一,国家政策方面扶持力度大。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吸引了一批留学生来华生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曾在十三五时期发布过关于文化发展的计划,其中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华文化基因和扩大文化交流的设想,这一点就与校园传承息息相关。而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有着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引,从而创新国际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多层次文明对话。而如何利用好文化传播主阵地,更好地促进中外学生交流,是我们亟需探讨的问题。
第二,学生之间交流壁垒大。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吸引了众多来华求学的留学生。尽管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在同一个校园学习生活,呼吸着同一种空气,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双方好像处于两个独立的生活圈。来华留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并且他们的学习生活、住宿活动一般会被学校集中安排和管理,这对留学生快速适应校园文化生活是较为不利的。
2.校园现状:
第一,来华留学生的自适应能力有待提高。校园层面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南京审计大学设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们围绕学院进行学习以及活动。南京审计大学来华留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得较为顺利,有专门配备的一整套教学方针,也有留学生专用教学地点。但是,留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常常都局限于学校内以及学校周边小部分地区,娱乐场所的可发挥性不高。据我们的观察,留学生的课外活动主要有运动、看电影、网购、游览具有中华特色的集市或者街区等等。国际学院也时常会举行一些特定的集体活动或联欢活动,以此丰富来华留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帮助他们建立友谊。
第二,留学生与本校生的生活交互较少。一方面,留学生们一般是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有着自己的生活娱乐形式,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体校园生活的融合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虽然南京审计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但是在小组成员的亲身经历中,并未有过太多与留学生一起参与的印象。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到,其他大部分本校非留学生们几乎都鲜少在校园各类文化活动中发现本校留学生的身影。
另
外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一起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次数非常少(如下图所示),中国学生和来华留学生之间基本没有校园文化活动上的交流,来华留学生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度非常低。
第三,互动意愿参差不齐。为了了解留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是否参加过在中国大学举办的活动,以及中国学生对和外国学生共同参加活动的意愿,我们分别在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中发布了问卷1进行调查,并辅之以实地走访调查。其中发布的问卷共收回280份,其中中国学生228份,留学生52份,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活动意愿方面,仅有75.4%的中国学生和65.4%的来华留学生愿意参加中国大学校园内举办的活动,而在参与意向方面,大多数留学生倾向于参加运动类活动,比如校园马拉松等;也有部分的留学生期望能参加校园文化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和朗诵比赛。综合来看,留学生对构建中国校园的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化的参与度并不高,需要提供更多种类丰富的活动。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消极心理状态分析
来华留学生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度极低与其消极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现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消极心理状态分析如下:
孤独之感和思乡之情:
来华留学生由于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求学,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难免会产生一些思乡情绪和孤独感,他们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没有了往日熟悉的人和环境,会非常容易陷入一种很难理解别人也很难被理解的困境。部分留学生会因此感到孤独无助,思乡之情绵延不断。
怀疑和焦虑情绪:
如果缺乏与周围同学、老师的良好沟通,留学生们可能会处于对周围人物不信任的状态,甚至产生怀疑和焦虑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在社交方面出现障碍,这就使得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融入难度上升了。
埋怨和误解情绪:
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会使留学生们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怀疑和焦虑的情绪会加重这种心理负担,很容易夸大或歪曲地理解一些现象,进而产生埋怨和误解的情绪。
引起来华留学生埋怨和误解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如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留学生们的个人因素诸如年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等的差异,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接影响因素。
观念不同,内心抵触:
中国大学生和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并且各有自己独立的文化圈和生活圈,两个圈子很难融合在一起。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彼此相互不了解,某些方面的态度和看法很不一样,这种隔阂造成了他们对参与活动时无法和睦相处的担忧,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从而滋长抵触心理。
影响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度的其他因素
文化因素
留学生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具体可以表现在语言和习俗上。
其次就是习俗方面的差异。来华留学生大多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比如信奉伊斯兰教的留学生,他们有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饮食上的差异与不适应,而南京审计大学设立了相对于的清真餐厅,以求尽可能满足留学生饮食需求。而饮食方面的差异在学校美食节的活动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中外学生的分区明显,二者各自有着自己的美食活动且很少相互参与。
因为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来自同一国家的学生往往会聚在一起,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留学生小团体。因为文化背景相同,小团体内的成员参加小团体内部活动更加方便和轻松,因此留学生比起校内举办的活动往往更关注和倾向于小团体内部的活动。总之,文化差异给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融合度的提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然后便是文化活动的主题选择上存在差异。当今我国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较多是以“进行爱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旨,对于根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大学生而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关切感。但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学生而言,他们迅速参与到校园生活当中的难度较大,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有一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并不会考虑外国学生的参与,仅仅对中国学生开放。而南京审计大学开展的校园美食节、汉语课堂等活动则较好地将留学生兴趣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但仍需更多富有国际化和多样化的交互模式。
最后是习惯方面的差异,在具有文化差异的国家生活学习,来华留学生会明显感觉生活发生变化,如饮食习惯、气候条件、交通方式、生活节奏、学习方式、居住环境等,这些变化会在跨文化适应中给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对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造成消极影响。
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也就是沟通与交流的问题,也是影响融合度的一项重要因素。语言不通是双方交流的第一障碍,即便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但南京审计大学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母语非英语的国家,和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一样,英语也是他们的第二外语,非母语的语言不是很熟练精通,所以来华留学生与我们中国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难度相对较大。
同时,很多来华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对汉语接触较少,汉语口语水平低下,很多留学生也只是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汉语,很难用汉语和中国学生沟通。;而中国大学生们的英文口语水平相较于笔试水平也呈现不足的趋势,从而导致交流减少,因而在一些活动中,这种沟通的不利也往往会使得进程的展开变得不够顺利。
管理因素
绝大部分的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通常是和中国学生分开的,也只有极少数的机会能在一起听课或者学习。这虽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两方发生矛盾或者摩擦,但与之而来的是双方的相互隔绝,虽然是同校的学生,但却仿佛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还有一种因素就是学校管理方式层面上的差异,我国与外国的教育体制和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为了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来华留学生们的学习大多伴随着双语教学,这和他们本国的纯母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学校管理可能会对其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并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我校的日常生活规范往往也要比他们以前经历过的本国的校园日常规范要更加严格。
此外,是校园针对留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当留学生不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一种常态时,相关学生部门和社团会形成一种意识惯性,从而无意识地忽略了留学生,从而在设置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宣传的时候,也极少会考虑留学生们的参与。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文化包容和多元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象边缘化。来华留学生的第一个身份是学生,第二个身份才是外国人。有些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念,过于关注其特殊性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共性,这样便无法做到一视同仁、统一管理。此外,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对于彼此的关注过少,较少参加相互之间的活动,因此,可能促使各国留学生以国别为单位逐渐形成很多小团体。
其二是内容形式化。多数高校虽然积极组织与来华留学生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但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表面,在个别田径比赛或美食活动中邀请留学生参与。即使是在国际文化节这样以来华留学生为主的活动中中,也主要是对应国家饮食、服饰等表面内容的展示,缺乏对异国文化的深入挖掘与解读。
提出关于提高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度的建议
建议的提出也要分成我方和留学生方的两个不同角度进行。首先从我方,也就是校方的角度出发。
我们要给予留学生们一定的人文关怀。我方在留学生应对新环境生活各方面的不适应时,应当给予一定的关注和物质支持,在遵守原则的基础上尽量照顾留学生的生活需求。积极和来华留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到尊重和接纳留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国文化,及时疏导留学生们的不良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引导。
我们要积极举办融合度高的中外交流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实现每种类别的活动都有中外交流的板块,避免中外各自独立的文化活动形式,某种意义上也能扩大留学生与本校学生的交融面,比如南京审计大学举办的秋之润合唱节和校园马拉松比赛,均设置有留学生参赛指标,留学生在舞台上和中国大学生齐唱中国民歌《茉莉花》,不同肤色的学生们共同在跑道上挥汗如雨……实现了中外学生之间的良性文化互动,这便是双方融合度较高的成功范例。
对留学生实行趋同化管理。让留学生的生活步调大体上能和普通中国学生保持步调基本一致,从而促进双方日常生活的接触扩大和更好融合。鼓励留学生亲自参与举办活动,吸引中国学生去体验和参加,增强外国留学生的对校园的归属感,从而打破小团体的枷锁,更好的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
发挥第二课堂和社团的重要作用,借鉴中国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制度,对于来华留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行相关的模式化管理,为留学生提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使他们对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动态能有所掌握。在组织策划校园文化活动的时候,也要多考虑来华留学生,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加强双方国际语言英语或者中国母语中文的培训,便于双方无障碍地进行交流学习。可以适当安排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共上一课,以课堂讨论的形式促进二者之间的交流。定期开展汉语培训班,鼓励中国学生去做志愿者也是切实可行的形式。
其次是留学生方。我们认为,留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以及提高自己的校园文化融入程度,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和相同国家的同学进行社交,而应该以一种包容多元的视角来看待交际,多了解不同文化国家的文化与生活,积极主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多参加全校性的文化活动。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锻炼自己的外语能力,这样才能促进跨文化交流,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留学生活。
五、结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我国日益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来华留学生群体将不断扩大。虽然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度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我们能很庆幸地看到,无论是我国各大高校还是留学生方都在坚持不懈地推动彼此的磨合。得益于此,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各大高校校园举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为来华留学生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来。同时吸收对方的优秀文化,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文化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陈越.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策略分析[J].公关世界,2021,(02)
[2]韩玲.跨文化适应视角下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N].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01)
[3]高阳.高校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教育研究[N].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1)
[4]沈健.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
[5]马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适应性调查与分析——以江西省某高校为例[N].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8)
[6]王成伟,徐晓梅.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障碍及排解[J]. 现代企业.2020,(07)
[7]张秋红,李纯丽.留学生跨文化心理探究与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J].兰州学刊,2009(S1):212-215.
[8]俞丽佳. 高校社团与留学生校园文化融合[D].复旦大学,2014.
[9]黄佳静,李育球.大学社团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意义——以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学生交流协会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22):57-61.
【作者简介】
徐扬(2000-),男,汉族,江苏扬州人,南京审计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011287047Y)的成果
1 注:因疫情原因,部分留学生没有返校,因而样本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