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将以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用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选用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神经外科疾病;临床疗效
神经外科疾病包括颅脑损伤、脑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肿瘤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具有一定特殊性以及风险性,若治疗过程不顺利极容易使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从而阻碍其疾病康复,因此选用科学、有效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措施至关重要。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是一种新型检查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清晰观察到椎基动脉,并且有助于测量动脉血流,同时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提升治疗有效率[1]。本次研究将以探究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在神经外科疾病方面的推广应用为目的对80例患者予以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8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选取时间在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在3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3±4.28)岁。实验组: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1例;年龄在3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9±3.75)岁,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治疗,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选用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具体措施:①设备与检查方法。借助改良的Seldinger技术对患者实施股动脉刺穿,并在刺穿成功后置入造影导管,引入动脉鞘,然后通过猪尾导管和单弯导管对左右颈动脉、左右椎动脉以及主动脉进行检查,完成血管动态和静态检查,在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后开展介入治疗。②治疗措施。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治疗: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完成基础检查,并在术前24h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在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借助微导管给予畸形血管团或动脉瘤胶囊填充,最后去除生物胶。颅内外动脉狭窄:术前3d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氢氯吡格雷,药物用量分别为300mg、75mg,时间为每日1次。同时,局部麻醉后放置导管进行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检测狭窄数值。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表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表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加重,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由医护人员根据随访调查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总结,通过具体数据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计量信息与计数信息分别表示为(x±s)、(%),数据结果采用t、x2检验,并当P<0.05时提示组间数据结果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实验组 | 40 | 21 | 16 | 3 | 37(92.50) |
对照组 | 40 | 19 | 11 | 10 | 30(75.00) |
x2值 | | - | - | - | 4.5006 |
p值 | | - | - | - | 0.0338 |
2.2对照组患者腹股沟血肿、颅内出血、腔隙性脑梗死以及高血压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 例数 | 腹股沟血肿 | 颅内出血 | 腔隙性脑梗死 | 高血压 | 总发生率 |
实验组 | 40 | 1(2.50) | 0(0.00) | 0(0.00) | 2(5.00) | 3(7.50) |
对照组 | 40 | 3(7.50) | 4(10.00) | 2(5.00) | 2(5.00) | 11(27.50) |
x2值 | | - | - | - | - | 5.5411 |
p值 | | - | - | - | - | 0.0185 |
3讨论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而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部位,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近年来,临床上针对血管狭窄较为严重的患者一般选用外科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并且对于主动脉弓上其他血管闭塞或狭窄的患者选用血管桥接术进行治疗[2]。但针对患有重度心脏病、肺功能不全以及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老年患者治疗难度以及手术创伤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在医学事业不断发展背景下,血管内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式通过脑血管造影技术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病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具有极高安全性、有效性,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充分满足现代医学发展需求,对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3]。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对神经外科疾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并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平海青,杜何欣.探讨脑血管造影介入技术在神经外科血管病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1):8-9,14.
[2]王华超.探讨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9,25(20):150-151.
[3]张文博.早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创伤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20,44(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