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探析

1陈栋 2沈松松 3王爽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随着近年来市场对食用农产品需求的逐渐提升,食用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投机倒把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一些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受市场控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给市场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督促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性,但近年来频发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成为了社会不安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这也决定了对食用农产品的巨大需求量,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显得重要,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即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又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舌尖上的安全”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也彰显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目的就是要监管好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杜决、减少“毒生姜”、毒豇豆、“问题西瓜”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做到“产出来”、“管出来”,不断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食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进而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维护消费者健康和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我区一直很重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也比较平稳,但日常监管工作当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监管工作的发展,为了夯实工作基础,筑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认真剖析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有助于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更好的支撑监管工作的开展。

1、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监管体制尚未完善

虽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管理部门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但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监管体制仍不完善,存在多头管控的弊端。首先,机构设置、职责划分边界不清晰,存在重叠、交叉部分,导致各部门交叉管理、重复检查,甚至出现漏管、不管的“真空”地带;其次,监管部门间协调难。依法承担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各职能部门目前基本各自独立、各管各段、各行其政,协调机制不完善,易出现“谁都管,谁都没管”的局面[1-3]。

1.2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

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为小农户种植,生产分散、粗放、规模小。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低,给食用农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都带来很多不便,从而直接影响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1.3专业检测人员缺乏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速度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食用农产品市场需求、食用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端仪器设备不断增多、检验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检测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相应的技术人员队伍扩员较慢,虽然各地区逐渐拓宽检测人员来源渠道,努力优化检测队伍人才结构,但在招聘选录过程中,引进优秀人才的保障不足,很多区域范围内没有形成业务能力突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队伍,因人才挖掘、选拔、晋升等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导致在各基层检测机构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数量少,工作任务较重,且很多检测人员为兼职人员,专业性不强。

2、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2.1建立健全基层监管机构

为了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体系,并且不断增强安全监管以及执法工作,完善各个地区的食用农产品监管工作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机制中。此外,还应当根据各个地区的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办公场地以及检测机构,配备相应的监管人员以及高素

质、高水平、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检测设备,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内容等,完善基层监管机构的工作组织,增强各项工作的实效性。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重视以及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基础,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2.2增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化肥、农药等,为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需要对农药与化肥用量进行严格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为能够从源头上确保食用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性,首要任务就是重视及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种植户能够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其安全生产的意识。相关监管部门必须组织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册等,结合新媒体传播渠道,增强宣传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提高种植户与相关企业对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大众参与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做好绿色生产与科学种植的宣传,逐渐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重点宣传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以保证农户生产行为的规范性;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来做好禁用农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的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平台,全面监督地区内农村合作社、兽药饲料经营企业等单位,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增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2.3加强对生产方面的监管

确立科学、规范、统一的牲畜、家禽类养殖标准,对大型农场进行规范、大力推行现代化集约式养殖方法,对个体散户等小型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多进行相关生产的宣传、严禁使用瘦肉精等畜产品禁用物质,以保障食用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蔬菜、水果等的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应达到食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要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监管部门间的联动制度,依照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确保监管任务取得实效。

2.3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

第一,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出众、综合素养高、责任意识强的质量检测及监管队伍。食用农产品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证,和监测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之间具有较强关联。一般来讲,县镇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不仅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还应在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检测队伍建设,从而有效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二,重视并强化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要想实现对食用农产品质量的有效保障,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是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隐患,加强对农资市场的全面监管。要构建一套严谨完善、科学合理的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相关部门应在自觉遵守《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及条例的基础上,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严格的登记,及时发布禁用和淘汰的品种和范围等名单,全面推广和应用毒性小、绿色环保的农业投入品。同时,务必要加强市场监管,严禁高毒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并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抽样送检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务必要予以严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民生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整体社会的稳定,在大力发展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更要注重其质量安全监管,通过构建检测体系和监管系统减少食用农产品安全问题,提升食用农产品整体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安碧.当前基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分析与思考[J].食品安全导刊,2020(27):77.

[2]李媛.基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2020(26):57-58.

[3]肖艳,辛丽琼,葛永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20(2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