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神话来滋养—发挥神话文本作用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3

好风凭借力 神话来滋养 —发挥神话文本作用刍议

邱淑红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 3627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神话素材,是引导小学生获取神话滋养、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贴小学生认知特点,充分发挥神话文本的作用,着力从情节、语言、谋篇、传播等角度,引导学生感悟神话历久弥新的神韵和魅力,真正落实语文要素,达到提高语用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神话;神韵;滋养;语文要素


神话因其篇幅短小、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想象神奇,深为学生喜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但小学生因受低年龄段认知能力所限,在语文学习中往往只是浏览主要内容,对神话的隽永内涵领悟不深。笔者认为,在开展阅读神话教学中,应依据学段目标,适应小学生认知和神话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神话的独特神韵,丰富学生语言运用体验,从而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切实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一、紧扣题眼,感悟神话情节的雄奇

题眼者,关键文句之谓也。课标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其核心指向为题眼。神话故事大多篇幅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多彩,极具吸引力。往往一看到题目,或者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就能清楚地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感受其极具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即“神话”,共有四篇课文,其题眼各有分别。《盘古开天地》的题眼是“开天地”,讲述的是盘古如何开天地的过程;《精卫填海》的题眼是“填海”,介绍了精卫填海的起因、经过、结果;《女娲补天》的题眼是“补天”,它则主要讲了女娲为什么补天,如何补天的全部过程;《普罗米修斯》的题眼便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细读课题,学生们很快就发现,《普罗米修斯》是围绕主要人物普罗米修斯来叙述的。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在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结局如何?从题目中发现问题,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铺路。学生习得此法,便可在单元习作时为习作命题,比如《我和哪吒摩天城之旅》《我和白雪公主黄金海岸之约》《我和灰太狼森林之战》……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能关注题眼,理清文脉,又能习得习作命题方法,还能感悟到神话故事永久的神奇魅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紧扣遣词,品味神话语言的神韵

语言的基石是词语。学习用好词语是语言基本功训练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神话类课文之所以能吸引学生,除了丰富的想象,更有赖于诗性的语言。但在自主阅读时,学生往往着力感悟故事内容的神奇,而忽视了语言表达的诗意。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透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人物是如何被刻画的。

神话类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形象生动。教师应引导学生着眼关键词语,揣摩词语精妙之处,探寻作者用词之道,并创设词语表达运用的良好情境,让词语内涵变得厚实,让词语运用变得灵动。《盘古开天地》开头这样写道:“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其中,“混沌”一词,既点出故事的起因,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借助形声字规律识记字形,再范读课文,想象画面。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配乐)“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孩子们,你刚刚看到了什么?

生:……

课件出示:宇宙混沌一片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生:……

师: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知道了“混沌”一词在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心跳加快,手足无措,脑子里一片混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要去干什么。”在这句它话中,“混沌”是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谁能用它造句?

生:这道题真难,我毫无头绪,脑袋混沌一片。

……

课上,学生的答案纷呈,但只要想象合理,运用准确,我都充分给予肯定。

像这样老师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联系下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便能揣摩文中用词之妙,体会神话的神奇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例句明白“混沌”的另一个意思。最后,创设情境造句,学生自由发挥,巧妙遣词,富有个性。这样揣摩品味词语深入心田,学生的拓展积累日渐丰富,层层递进,迁移运用,学生语言实践充足,知识点掌握牢靠,落实语文要素,夯实基础。

三、紧扣构段,领略神话谋篇的精妙

无构段,不成文。构段,承载着由词语到篇章教学的过渡,十分重要。纵观小学生习作,多为流水账式,徒有框架,言之无物;或为单向思维式,叙述太过简单,不会围绕一个意思,展开具体细致的描写。而神话故事的谋篇,往往结构层次分明,语句紧密衔接,句子颇具特色,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句子和段落描写的范本。

《盘古开天地》第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就是很好的范例。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书第五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一段是总分结构的。

生:我发现了这些句式都是“他的( ),变成了( )的( )”。

生:我发现作者分写盘古身体各个部分的变化,用上了排比的手法。

生:从这些特别的句式中,我觉得盘古特别神奇。

师:是啊,关注段落中重点句子,我们发现了盘古化身万物的神奇。这些都是天地万物构成了——

生:我们美丽的世界。

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

生:老师,我还发现了句子的末尾有个省略号。

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练写的句子,互说互改;再将同学写的句子,按顺序连成一段话,加上合适的开头或结尾

生:……

师:想象力真丰富啊!这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化成的。这是一个________的盘古?

生:无私奉献

生:伟大……

师:让我们一起来再读文章的中心句“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

在本课中,学生学到了“总分结构”的段落,可以通过运用排比的手法,并列式进行分写。

而《女娲补天》则是以总分结构叙述一件事的范例。我们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中作者是“围绕中心句借助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分写”的方式,先总说“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再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先……又……接着……最后……”,从中细读提练出文本这样分写“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恶龙→堵住洪水”,女娲那为拯救劳苦大众,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神奇形象就刻在心中。当我们引导学生如此研读,如何总说,如何分说,在学生心里也就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练笔: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是 !她先“先……又……接着……最后……”。这样的训练扎实有效,让神的力量转化为英雄形象永驻学生心间。

为了巩固训练效果,我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立足生活继续练笔。春游时,我们在飞鹰基地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彩虹隧道中,我们 。卡丁车赛道里,我们 。真人CS战壕内,我们 。射箭场上,我们 。电臀达人秀时,我们

学生或选择一个项目围绕中心句按时间顺序分写,或围绕中心句并列式写不同人物的表现。这样的建构,让段落训练扎实而有效。总分结构的段落如此,其它重点句子和段落的教学亦然。如果我们能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立足文本,深入细微之处教学段落结构,理解重点句式,粗疏有致,循序渐进,学生在一次次的剖析研读、模拟运用中,构段水平一定会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逐渐圆满、丰融,让语文要素在段中落地生根。

  1. 紧扣运用,提升神话传播的能力

神话类文本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有赖于其口口相传的特点。爱听事、爱讲故事是学生的天性。“神话”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教材中四篇课文课后都有相关练习。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复述神话故事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复述神话故事的方法。以《盘古开天地》为例:

师:这么动人的神话如果说给家人听,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发现课本上的连环画,我想分别给它取个小标题“天地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用它串讲故事。

生:我发现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后”,可以用上它来讲故事。

生:我找到文中表示盘古动作的关键词“睡→劈→顶→立→撑→倒→变”,用它们来串讲故事。

师:借助插图用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能把故事讲得有条理;我们可以抓住表示动作的关键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在复述时,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能让神话故事更吸引人。

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盘古开天的过程,再讲给家人听。

这样创造性的复述过程,学生既习得复述神话故事的方法——列小标题、抓表示时间顺序等关键词、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等,积累神话故事经典的语言,又能适当加入神话故事特有的夸张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指导在课内,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为让语文要素茁壮成长,我立足教材,进行以下训练: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说说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复述神话故事的能力,师生共同阅读《中国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等,举办复述神话故事大赛,让语文要素开花结果。

好风凭借力,神话来滋养。注重神话文本教学,是落实语文要素的的有效途径。这样每天揣摩一点点,每天练习一个点,日积月累,语文学习就具备了深度、厚度与长度,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便可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2]万明哲. 关注表达形式 加强语言实践[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统编教科书‘语文要素’落实途径与策略研究”(FFJJKCG19-296)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