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研究——以睦洲镇总体规划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小城镇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研究——以睦洲镇总体规划为例

谢盛龙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以制造业为主、强调对外出口、以外资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策略逐渐被以产业集群为单位、规模化发展、高新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所取代;与产业园区密切相关的城区面临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地域空间结构开始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大都市区”概念逐步形成,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工业化为核心;大都市区

一、产城融合的基本概念

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其主要的本质是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产业区和城镇区融合;基本内涵是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二、产城融合的构成要素

产城融合可以总结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三大结构的融合。

产业结构融合指园区在产业组织过程中,要结合主导产业的不同需求及特点,既要配备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又要配套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形成网络化产业关联结构。产业结构是动力,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初始驱动力,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社会结构中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空间结构分异。

空间结构融合指将产业的不同空间需求与城市的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作为彼此联系的网络空间单元,构建起产业复合、职住平衡、服务配套和生态宜居的空间组织方式,从而达到让居民在不同的城市空间单元中就近就业、购物和休闲的目的。空间结构是载体,随着产业结构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路径的升级,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生活空间,而城市空间功能与产业功能的融合有助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社会结构融合指产业园区内居民的教育结构、从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相互匹配,并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相协调。资金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就业人群以普通技工为主,收入较低,对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等级的要求较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就业人群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收入较高,对居住环境品质和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的要求较高。社会结构的融合是保障,居住人群的教育结构决定就业需求的匹配度,不同产业工人对产业、交通空间的需求不一,消费能力的分层也导致了居住、游憩空间需求的多样化。

三、睦洲镇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1、睦洲镇产业现状

睦洲镇产业大多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是农业发展重镇,少有的“鱼米之乡”,大量出产著名水产品——黄沙蚬;但是第一产业发展平缓,占总产值比例稳定,增速较慢。

第二产业:以金属制造、造纸、LED节能项目、水泥制造、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产业发展飞速,占总产值比例最高,增速逐步下降。

第三产业:以传统商贸为主,大力发展饮食业,辅以房地产业,产业结构处于初期化阶段;发展不明显,处于初步阶段。

2、打造睦洲镇以产城融合为主的空间结构

通过对现状问题的分析,规划明确睦洲镇必须以产城融合为目标导向,以新沙工业园区为重要节点,从功能、交通、产业、环境和实施管理五个方面制定相关60a329280ec2a_html_2eff9db11a776010.jpg 策略,构建“两轴两带六组团”的空间结构布局,推动新沙工业园区与中心镇区融为一体。规划旨在建设一个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工业型宜居小城镇。

3、产业融合打造策略

功能复合策略——多元功能

在产城融合背景下,睦洲镇应体现工业园与镇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园区内推进信息、现代物流及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服务;老镇区扩容提质,规划居住、商业等城市服务功能,新镇区建设通过完善区级、单元级和社区级公服为园区发展提供多样化动力,协调职住平衡。

产业转型策略——产业共生

睦洲镇推动产业转型,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重点打造金属制品、建筑建材等先进制造业,形成主体产业链,强化与之配套的依附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引进绿色光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都市型农业,创建生态农业品牌。适时发展旅游、商业地产和教育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睦洲镇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

交通发展策略——快捷交通

北部新沙工业园需要通过交通纽带联系“产城”两端,使北部员工能快速到达镇区享受服务设施,中部居民能便捷前往北部就业。因此需要通过构建镇域南部通道加强中部镇区与北部工业区的交通联系;同时,应加入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生产、生活的通勤便捷性。

环境优化策略——网络聚合

产城融合需要重视工业区、镇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短期、局部利益。在环境发展策略上,首先应通过“三旧”改造置换旧镇区公共绿地,结合西江景观设置滨水绿地,形成系统的休闲绿地系统;其次,通过整合生态要素,利用现有水系、农田等生态要素,构筑以斑块、廊道和基底为特征的生态骨架,形成有机的生态网络体系。

实施管理策略——产城互动

产城融合并非短期工程,因根据睦洲镇自身的空间层次制定分期实施路径,按部就班地推进产城融合。

第一阶段——功能整合阶段:对北部工业园区及中部镇区进行必要的功能混合和产业关联,做到各类设施的初步共享利用。

第二阶段——镇区发展阶段:在功能配套初步完善的基础上,以职住平衡为导向,跳出旧镇区进行新镇区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与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吸引高端产业入驻,形成产业转型的样板示范效应。

第三阶段——产城融合阶段:继续完善城镇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产带城,以城助产,使睦洲镇整体进入产城融合、高水平均衡发展阶段。

四、结论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双重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将产业园区和城镇社区融为一体,是避免“大城市病”的重要发展理念。

产城融合理念指导下的小城镇建设,要形成产城互动、以产兴城的发展思路,需要在小城镇产业选择、功能定位、用地布局、道路交通以及环境优化等的基础上,从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快产业培育的步伐,并将此过程与小城镇的功能完善与承载力提升相结合,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机联结点。

参考文献:

[1] 陈国亮 陈建军·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中国产业发展论坛

[2] 高楠·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旅游学刊·2013,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