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融创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7
/ 3

小学数学中的 ---- 融创课堂

任乔

德阳市岷山路小学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 当代社会社会的运转方式和特性发生了根本改变。社会跳跃式变化和高度不确定性成为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同时,随着国力、经济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追求的目标。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造性教育,而要有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学就无疑成为了关键。

以孤立的指导和学习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无疑已不能满足当今和未来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关于这一点,《礼记·学记》中早有论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就是说,如果为师,只是教授学生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即使“知道”了一些知识或很多知识,但并未融会贯通,并未真正理解。这种为学境界,也是不足以为师的。

近年来,创造性教学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并不陌生,虽然从应式教育到启发教育的改革,到智慧化课堂的不断实验和普及, 当代教育已经朝以学生的主体的多元化教育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长期以来,因拘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课本试题资料,教师往往还不能跳出“庐山”之外,以更高更远的眼光审视自身与自身所从事的教学的一切。这种视野的狭窄和思维的凝固使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只在意了学生对所教课程的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忽略了融汇贯通的应用能力。

融创课堂,就是在“融会贯通,创生未来”的融创理念引领下,对教学行为的一次重新调整。融创课堂理念提出和实践,开辟了新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拓展更多的知识来源,提供深度学习体验提供了机会。

一、融创课堂的理念

融创课堂,就是依据教学需要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创设立体化跨学科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有沉浸式学习体验,促进多维多向多边的学习互动,具有融资源,融技术,创情境,创体验,创互动的“两融三创”的特点。

融创课堂,作为新生事物,既是一种理念,又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过程,它更是一个教师用创造性的课堂语言、活动设计和合作方式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实际上,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对于教师,运用创造性的手法使学生轻松自如的学习;还是对于学生,在所设立的创造性的环境中得到提升和进步。

目前,融创课堂的探索基本从三大方面推进:

拓展方面是学科本身的拓展与延伸,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开阔视野。

课程方面要求教师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有学校资源与课程的整合,比如“登山课程”,学校地处风景秀丽的青山脚下,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开发登山课程。身心健康与审美情趣是学生学力的核心之一,学生们走进自然,欣赏了大自然美景,陶冶了性情,同时我们让语文、数学、科学、品德、美术等学科在登山课中融合。教材内主题的整合将学科间不同的知识、不同学科间相同主题进行归类。

“任务”方面强调的是“做中学”,短期的任务包含在“主题整合”项目中,这里特指长期的项目。在设计中我们以学生共同感兴趣的点入手。大自然的一切对学生充满吸引力,他们爱看、爱问、爱玩,于是让大自然进入课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校园到校外,发现、质疑、表达,保持孩子的天性,“大自然笔记”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中国味道”节日课程以季节为纵向线索,依托具有中国传统的节气与节日,形成融生命、艺术、科学、社会、生活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在这一块的顶层设计中我们做的是“减法”,其实每一个任务的落实需要的是充裕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这是走向更深入的自然的融创是关键路径。

二、融创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班级、时间、传统教学媒体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信息,学生都不能在课堂上直接感受和应用。融创数学课堂的目标就是在具体应用中拓展融汇贯通的数学思维。重在打破学科间、学段间、班级间以及课堂内外的界限,着力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学科渗透和融通,促成思维跨越和创新,丰富学生心理经历,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形成学校的有效教学经验,实现课堂的现生和丰盈,达成“减负增效”与“核心素养”落地之效。

每个学生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任何课程的设置都应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作为老师在思考学校课程建设的时候,首要的标准不是文本的完善或课程的增加,而是应该考虑课程建设是否基于学生的成长,是否提供了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学生群体特定素养的课程。课程创新思维,需要把课程从静态的文本课程推至动态的运作课程,回应了课程育人价值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出了“融创课程”:它既是一个动态性概念,即课程群是一个发展着的课程融合与创生的过程,又是一个目标性概念,即学校在三级课程的开展中,寻找课程目标、内容、资源等的共通之处,使其在目标、内容和资源等方面达到层级化的发展态势,实现学校课程整体的贯通与融合。

教育者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意识到教育过程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适当选择,适时衔接,适度混合,适性教学,实现更为自然的“融创”。只要回归到真实的世界,置身于实践情境之中,那些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所开设的分科课程便以整合的形式出现。所以,回归真实的世界、回归具体的实践才是“融创课程”的真义所在。

推动课程融合与创生从一定意义上讲,要摒弃控制逻辑,遵循意义、关联与系统才是关键。好的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密切与真实世界产生连接;学习由学生来驱动,教师要起着引导和发现的作用;有意义的问题框架和开放的任务设计;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视角;跨学科整合与清晰可视化的评价等。对照这些特征,我们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一)平板智慧在线课堂

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要想提供丰富资源就需要费时费力地板演,耽误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时间,影响了教师关注学习的时间,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学校开设平板智慧在线课堂, 创新协同教研方式。各备课组充分挖掘优质师资,积极开展融合教学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丰富了学习资源,加快了教学节奏,节约了课堂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圆的面积”课件演示把圆8等分,其中每份都是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运用重合的方法看近似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移动重合时配音并闪烁。让学生思考、想象可以近似拼成什么图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别显示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过程。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展现多种拼的过程,丰富了学习资源,而且让学生借助它去多角度地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情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此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想象的过程”,体会到了“极限”思想,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当前智慧教育环境中一种创新教学模式,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打破了时空的约束,拓宽了学习的视野和广度。例如实践中选取学生熟悉的教室情境,引导学生《确定位置》,立足于“从教师角度观察”这一难点,通过课前铺垫和课堂互动交流,巧妙地引领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的拍照功能,实时把学生的位置信息展示给全班同学,由此找出正确的位置关系,学生及时有效的掌握了知识、突破了难点,也极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跨课程教学法

皮亚杰曾指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和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一些概念、规律、计算、原理觉得枯燥无味,学习非常被动。虽然智慧化课堂利用数字化技术扩展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让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单一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拓展还是有限的。跨课程教学是更进一步的融创数学课堂的探索。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利用跨课程的教学将学习过程具体化,将数学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跨课程教学方法旨在科目之间建立知识链接而不是将其完全隔离。以提高学生对以不同方式应用知识的信心,并帮助学生围绕科目进行学习。如果使用得当,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技能的传递能力,并加深对他们学习的理解。在小学课程中,科学,信息技术,和生活都与数学息息相关,而且从更广的意义上说,课程不但是指具体学校的课程,它实际上包括所有包含数学知识的知识领域和情境。将数学教育与这些课程和情境相融合可以将数学知识活化,提高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深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技能和灵活应用能力。

1、数学与科学

例如,教学“秒的认识”一节时,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与体会。 我们在云课堂中播放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计时场面, 让学生不自觉中掌握了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整节课学生自主探索、身心愉悦、激情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利用科学课件演示地球、太阳、月球三球运动的模拟动画,将其中隐含运动变化的情形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配上画外音,让学生去欣赏、去体会一年、一月、一日是怎么来的。学生不仅不觉得难以理解,反而觉得数学真美、有趣,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与生活

例如在数字和单位换算教学中,利用食物金字塔讨论。然后,他们将金字塔上的食物与所吃的食物进行比较,记着糖,脂肪蛋白质和卡路里日记,然后计算一周内所吃的各种营养和卡路里数量,找到他们每天的平均营养摄入含量,并将他们的摄入量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学生们在了解健康营养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基本数学计算和单位换算,通过自主参与过程、身心愉悦、激情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过程非常开心。

再如在学生运动会,让学生参与比赛计时和计量,然后计算第一名比第二名成绩快了多少秒,远了多少米,厘米等,丰富了数学知识运用,让学生不自觉中掌握了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语

通过以上的融创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我们更深化了这样的认识:学科承载的素养目标,只是学生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能因为学科而人为割裂,而应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推进, 融创课堂是回应未来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期待,是基于现有课程框架基础上追求课程卓越的一条关键的课程路径。

从目前的实践来说,我们对课程建设的经验是:

一有思路,要求清晰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路线;

二找到连接,找到理想价值与现实需求、实际条件的连接点;

三是一定要将想法落地,尝试做出最适合我们学校学生的课程。在项目的实施中,我们的课程正在朝三个方向发展:左右勾连,学科内的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左右勾连,散乱的知识在学生能力提升中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外沟通,实现课内课外的沟通,校内校外的沟通,将学生内心深藏的情感世界与外界联系起来;上下贯连,遵循学生的成长时序,课程呈现螺旋上升趋势。

正如《礼记.学记》中所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融创课堂是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教育改革需要理念创新,更需要行动推进。只有从“心动”走向“行动”,教育的现实才能由量变到质变。融创课堂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期待更多的教师实践跟进,用现实课堂去丰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