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人民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室围术期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范化管理。方法:抽取时间段选定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病例数为80例,抽取疾病类型为介入手术患者,以此作为研究样本,经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干预方法分别为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比较分析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外科洗手手消毒规范正确执行率、消毒铺巾规范执行率、铅衣规范清洁消毒合格率)与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介入室围术期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用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提升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介入室;围术期规范化管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围术期感染控制需要进一步规划,针对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感染控制目前却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与要求。我科通过相关学习资料的查询与规范指南的学习,并充分结合其他医院的科学方法,针对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实施规范化管理,进而实施规范化介入手术,预防介入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1]。本文旨在分析介入室围术期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介入手术患者当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与参照组(40例)。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1~77岁,平均年龄(46.46±3.04)岁。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介于22~76岁之间,平均年龄(46.02±3.42)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显示为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即医护人员根据科室的规章制度对介入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结合患者情况做好介入室环境护理干预等。
实验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内容如下:(1)医务人员外科洗手手消毒标准流程:严格按照外科洗手手消毒规范执行和落实。方法遵循外科洗手手消毒规范,每步骤按要求正确执行。洗手前修剪指甲,手部不得佩戴饰物,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避免倒流。洗手与手消毒双手相互搓揉时间符合要求。术后摘除手套后,应用抗菌洗手液清洗双手。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²。(2)介入手术术区消毒、铺巾流程:患者穿刺侧肢体外展,外科洗手手消毒后拿取消毒用具,在为患者擦拭消毒液时应该要由手术部位向四周涂擦,涂擦3遍;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需大于切口或穿刺周围15cm区域,如需更换穿刺部位,则应该要先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需根据顺序于手术区周围铺设无菌巾;再于患者的上侧与下侧各铺一中单,为患者罩上无菌机罩;经免洗消毒液洗手后穿戴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最后为患者铺盖大腹单。(3)铅衣的存放:铅衣不用时应用衣架挂/平放,储存于不受阳光直射、远离热源、通风良好的室内;不可折叠或挤压,长时间折叠或挤压会缩短使用寿命,影响防护效果。铅衣日常保洁和保养:医用铅衣使用中避免与尖锐物品接触以免划破漏线影响防护效果;根据实际操作情况,附加一次性隔离衣,避免血液直接与铅衣接触,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及在操作过程中造成负担。医用铅衣不同于一般衣服,不可洗涤,根据手术使用频次每周清洁消毒。若沾染了污物可用软布沾75%酒精或用中性洗涤剂(转运铅衣消毒剂——铅衣泡沫清洗液)擦拭挂起晾干即可。若被传染病人血液污染必要时可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处理,不可用高温高压消毒灭菌。严禁与酸、碱、油、有机溶剂等腐蚀物质接触,以免缩短其使用寿命,在使用上造成不便;医用铅衣及其配件应定期检测铅当量,及时更换,确保铅当量正常者及有效防护。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外科洗手手消毒规范正确执行率、消毒铺巾规范执行率、铅衣规范清洁消毒合格率)与患者感染发生率。其中铅衣规范清洁合格率以抽查方式评定,从40例患者中抽查10例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其合格率。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比较分析之后结果显示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
实验组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医护人员规范化操作水平比较(%)
组别 | 例数 | 外科洗手手消毒规范执行率 | 术区消毒铺巾规范执行率 | 铅衣规范清洁消毒合格率(n=10) |
实验组 | 40 | 40(100.00) | 40(100.00) | 10(100.00) |
参照组 | 40 | 31(77.50) | 33(82.50) | 6(60.00) |
X² | | 10.1408 | 7.6712 | 5.0000 |
P | | 0.0015 | 0.0056 | 0.0253 |
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生感染,实验组与参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与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微创治疗方法,就是指在不暴露病灶的基础上通过对血管、皮肤作一微小通道对患者开展治疗,具有创伤小的优势。介入治疗不但能减少患者的药物治疗用量,还能减少药物副作用,比较适合年老体弱患者,但在介入治疗中必须要控制感染,否则可能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介入室的感染控制与预防当中,可通过规范化管理消毒、铺巾、洗手、铅衣清消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也能提升介入室医护人员规范化操作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3]。从结果上看: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医护人员规范化操作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介入室围术期应用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红,王海燕. 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普外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2):117-118.
[2]黄燕芬. 手术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5):1972-1974.
[3]丁美基. 手术室护理规范化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