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医院 152500
【摘要】:目的 分析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随机抽选120例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前者应用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后者加入腹腔灌注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得知,在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对比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明显,其中观察组表现优异,总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情况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用药(氧氟沙星、替硝唑)基础上,加入使用腹腔灌注方法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有所提升,治疗周期变短,患者可尽快恢复到正产生活状态。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氧氟沙星;替硝唑;腹腔灌注;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临床疾病,对女性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盆腔炎是指在女性上生殖系统及其周围组织中发生的炎症反应,是妇科的常见疾病。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后遗症较多,病情较严重,一般可分为短期后遗症和长期后遗症。常见的后遗症的类型主要如下:输卵管卵巢脓肿、肝炎甚至是死亡。为了证实常规用药与加入腹腔注射两种方法的临床表现,本文对此次课题临床实践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随机抽选120例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前者应用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后者加入腹腔灌注治疗。对照组中年龄最大52岁,最小20岁,平均(32.5±0.2)岁;观察组中年龄最大50岁,最小21岁,平均(31.6±0.5)岁。两组患者资料基数比对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本课题实践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氧氟沙星和替硝唑)。静脉滴注替硝唑溶液,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静脉注射氧氟沙星溶液,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 3d是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基本基础上接受腹膜内输注治疗。确认月经结束3至7天后,将庆大霉素80000OIU+地塞米松10毫克+氧氟沙星200毫升+替硝唑200毫升合并应用于盆腔和腹腔中。为了进行灌注,在左前上棘和脐带之间的连接的中间1/3处选择穿刺部位。穿刺针直接垂直于皮肤,在穿刺之前将其清空。在患者的腹壁隆起后插入针头,以避免对腹腔器官产生不利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请选择18号穿刺针以确保您精通手术并尝试一次成功。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率的比较通过x2检验进行,组间测量数据的比较通过t检验进行。当P小于0.05时,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通过对比得知,此次课题研讨在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表现优异,有效率高达93.3%(56/60),对照组则为80.0%(48/80),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析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60 29(48.3) 19(31.7) 12(20.0) 48(80.0) 观察组 60 34(56.7) 22(36.6) 4(6.7) 56(93.3)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年后生化指标对比 ( ±s)
组别 例数 MMP-2 ICAM-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
对照组 60 146.2±8.7 120.6±5.7 121.2±7.4 138.6±4.6 观察组 60 145.2±9.4 113.3±4.8 121.6±7.6 146.1±4.7 |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现象分析
通过对比得知,此次课题研讨在不良反应现象中,观察组表现突出,不良反应率仅为10.0%(6/60),而对照组则为20.0%(12/60),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现象分析 [n(%)]
组别 例数 食欲下降 炎症恶化 腹痛 发生率 |
对照组 60 4(6.7) 2(3.3) 6(10.0) 12(20.0) 观察组 60 2(3.3) 2(3.3) 2(3.3) 6(10.0) |
3讨论
近年来,患有慢性盆腔炎的人数有所增加。首先,有必要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评估和分析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避免再次发生严重疾病,需要采取必要而准确的治疗措施。腹膜内注射药物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益处。这是一种血管外给药方法。该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在实际给药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药物的吸收。通过检测和评估患病区域的炎性因子来实时确定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对比得知,在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对比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明显,其中观察组表现优异,总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情况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常规用药(氧氟沙星、替硝唑)基础上,加入使用腹腔灌注方法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有所提升,治疗周期变短,患者可尽快恢复到正产生活状态。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秦炜萍.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4):108-109.
[2]李会霞,王丽欣.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家庭医药,2018,3(12):107-108.
[3]卢桂荣.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浅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