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过敏原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谢颖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0015

【摘要】目的:评价过敏原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8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通气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85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患病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静脉血标本进行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另进行食物过敏源(特异性IgE)检测和吸入物过敏源(特异性IgE)检测,对两类检测物的总阳性率进行组间比较。根据累及部位及脏器情况将患病组分为单纯型组、混合型组,比较两小组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食物过敏源检测结果、吸入物过敏源检测结果。结果:病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为83.53%,食物过敏源总阳性率为69.41%,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为75.29%,较对照组的7.06%、5.88%、4.71%高,差异显著(χ2=100.300,χ2=73.072,χ2=88.235;P<0.05)。患病组中单纯型组、混合型组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81.25%、86.49%,食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分别为64.58%、75.68%,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分别为70.83%、81.0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χ2=1.211,χ2=1.180;P>0.05)。结论:过敏原检测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程度的辅助价值。

【关键词】过敏原;过敏性紫癜;血清特异性IgE;食物;吸入物;辅助诊断

儿童过敏性紫癜在我国临床较常见,是一种全身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病后病理危害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及系统,严重危害患儿机体健康。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临床从未停止探索该疾病的有效诊治方案,旨在能够进一步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1]。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食物、吸入物过敏源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进行以下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85例患儿和同期接受体体检的85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过敏性紫癜患儿设为患病组,将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患病组:男46例、女3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12±1.35)岁,疾病分型:单纯型48例、混合型(累及部位或脏器≥2个)37例。对照组:男43例、女42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19±1.31)岁。对两组性别比例、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均衡(P>0.05),患儿家长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①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采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mL,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血清,保存待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试剂盒购自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试剂盒内具体包括国棉远包被微孔酶标板、HRP酶联二抗、浓缩洗涤液、TMB单组分显色液、硫酸终止液、样本稀释液。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测动态范围为0.35~100IU/mL,检测结果≥0.35IU/mL判定为阳性。②食物过敏源检测:具体检测的食物样品包括大豆、牛奶、蛋类、花生、鱼类、甲壳类、坚果、小麦。皮试液点刺后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判定标准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③吸入物过敏源检测:具体检测的吸入物样品包括粉尘螨、猫毛皮屑、狗毛皮屑、榆树、蟑螂、艾蒿、豚草。皮试液点刺后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判定标准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1.3观察指标比较患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食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根据疾病分型的不同将患病组患儿再分为单纯型组和混合型组,比较两个小组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食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1.4数据的处理软件SPSS23.0,计数资料的表述形式:例(%),资料差异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平均数±标准差(_x±s),资料差异进行LSD-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比较见表1数据,患病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食物特异性IgE总阳性率比较见表2数据,患病组的食物特异性IgE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病组中单纯型组和混合型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等指标比较见表4数据,患病组中单纯型组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与混合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0c86a8892a20_html_ad1aa1486c64e0bf.png

60c86a8892a20_html_b041448f2a97ba3.png

3讨论

过敏性紫癜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由于危害较严重,故临床诊疗及护理深受重视。目前我国医疗领域尚不能完全阐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药物、食物中毒等有关,在诊断方面,主要依靠各种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2-3]。过敏原检测也为我国临床诊断多种过敏性皮肤疾病的常用方法,其中以血清过敏源检测开展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是因为该种方法也可用于检测其他可疑过敏物质中的过敏源,如食物和吸入物中的过敏源,具体检测过程为将食物或吸入物制作成皮试液进行皮肤点刺,作用时间结束后采集血清进行过敏源检测,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一致认为血清过敏源检测最敏感的指标为血清特异性。

本研究主要探讨过敏源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获取检测标本及样品的过程为,先采集研究对象(过敏性紫癜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血液标本,再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吸入物的皮试液点刺,并在作用结束后再次采集患儿血液标本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结果即为食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和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研究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比较过敏性紫癜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食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结果显示患病组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食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血清特异性IgE的阳性表达可能为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危险因素,一部分食物和吸入物可能引起血清特异性IgE的阳性表达。第二部分为比较单纯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食物过敏源总阳性率、吸入物过敏源总阳性率,结果显示上述三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程往往更长,病情更加严重,但病情的发展往往与过敏源无明显相关性,过敏源多为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机体后续的病理改变主要与患儿患病后的机体生理状态改变有关,而生理状态改变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合并炎症等[6-7]。两组的上述检测结果表明血清特异性IgE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性,同时也提示食物和吸入物中过敏源是导致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表达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与患儿病情发展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具有客观性。

综上所述,过敏源血清、食物、吸入物中的特异性IgE检测能够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提供辅助价值,对患儿的病情评估的指导价值十分有限。但仍有开展应用的必要性,以快速、准确的找到患儿的过敏源,为患儿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葛康,潘伟.南京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分析[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0,43(1):42-45.

[2]孙芙蓉.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与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1):3313-3315.

[3]李艳,杨焕丹,朱磊,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5):61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