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不是教师手中的尚方宝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惩戒,不是教师手中的尚方宝剑》

严 石

哈尔滨市第十中学校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个政策的出台,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和赞同,更多的是为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供了保障,都说孩子是越来越难管了,似乎成了社会的共识,无论学生的年龄大小,都存在每个阶段的困扰,所以家长和学校的双重教育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理解就非常重要,关于中小学惩戒规则的试行,似乎给了家长一些希望,也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空间,确实有了明确的惩戒规则,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作为孩子的家长同时又是教师的我,更是觉得这个惩戒规则试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孟子·离娄章句上》所言:“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见遵循一定的规则的重要意义,西方贤哲亚里士多德站在国家的高度也曾说,“如果没有法律,人类将会是最坏的动物,”所以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惩戒是必要的,但是要戒尺有度,怎样在不得不惩戒的情况下,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接受惩罚?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思考和探究,毕竟惩戒的最终价值体现是要育人和树人,而不是教师彰显权威的尚方宝剑。

  1. 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惩戒价值导向

教育之魂在于育人,在于浸润人的心灵,回归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惩戒做为育人的途径之一,我们不能抹杀其起到的作用,但是必须建立在以育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为核心的前提下,如果失去这个导向,惩戒会成为教师单纯树立权威的工具,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只接受相应的惩罚,孩子不但不能认识其错误,更不愿意改正错误,甚至会不知道如何改正才是对的,有的学生会一而再的犯同样错误,就是因为惩戒没有发挥作用,只是身体接受了惩罚,但是心里并没有认识惩罚的宗旨,就更谈不上改正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以,在惩戒时,必须以育人为本作为其价值导向。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制定育人为本的惩戒细则

名不正,则言不顺,惩罚规则的试行,为学校和教师管理教育教学提供了的一个准则,但是面对不同学段的差异性,惩戒的细则要具体而可行,所以,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下,班级要有自己的班级管理细则,班级细则的制定和操作应遵循几个原则:1、民主性原则,班级的管理,在制定细则时,班主任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员参与班级细则的制定,分为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劳动和活动等几个方面,分别分小组出细则方案,最后开班会讨论,通过投票的方式产生班级的管理细则和惩罚措施。这样的由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班级管理细则,在树立他们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的建设者方面就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在他们各个方面违反条列的时候,教师再去惩戒他们,也就能够让他们从内心去接受。2、公平性原则,班级的管理细则,在执行细则和处理出现的问题,要秉承公平性原则,教师最不能犯的错误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教师的个人喜好来执行细则,必须秉承公平对待的原则,无论孩子的大小,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爱,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不问缘由,只拿细则来处理,那也是错误的。教师在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时,一旦失去学生的信任,后果就很严重。再想重拾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就非常难了。3、透明性原则,班级的管理细则制定后,奖赏分明,宽严有度,都要体现班主任管理的透明性,敢于接受学生的监督,教师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学生的敬爱与信服。运到不同的情况,处理的不同,要讲清楚原因,而不是强硬的执行,只有教师的言行一致,站在育人的角度去进行教育教学,这样的价值导向树立起来,那么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就会落地生花。

三、开展育人为本的班级建设活动

在惩戒细则之外,班级要开展主题班会,不断建设班级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勇担当,知耻格,明是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错在哪里,和不敢面对错误,如果使学生能知其错,改其错,接受相应的惩戒细则,才能心服口服,管理班级,因遵循内儒外法的治理之道,如果一味的强调惩戒,就会失去惩戒的作用,也更难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学生会犯错误是正常的,责罚要有尺度,以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面对错误为惩戒的宗旨,这样的人文关怀和班级建设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受教育和成长,班级的主题班会要有制定计划,一学期要围绕几个主题制定班会,这些主题可以是活动形式的,是辩论形式的,是总结反思座谈和主题教育等形式,这样的主题班会旨在使学生能感受班级的管理除了惩戒的细则之外还有班级的人文关怀,点滴的坚持,就会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惩戒就会发挥辅助的作用,而不再是班级管理的指挥棒,一个只会拿惩罚措施管理班级的教师,更有一些老师动辄遇到问题就找家长,这样的行为都是偏离育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惩戒当有,但是“俾幼之过,慎责之”。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毕竟,每个人内心都是向善的,只是有些孩子还没有找到方向,走向这条路,教育的本质追求就是启迪人性的善,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善即美德”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惩戒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而不是教师树立权威的武器。在《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孩子的春天是用爱浇灌的,而并非只有惩罚。自勉,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