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 在分析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本次将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96例住院空巢老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分析其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进一步对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空巢老人住院期间,孤独感、焦虑、抑郁负性心理症状显著。(2)护理前,两组SAS、SDS、UCL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83%,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空巢老人在陌生的医院环境当中,孤独感、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显著存在,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达到改善负性心理症状的作用,进而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空巢老人;住院期间;心理特点;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效果
空巢老人,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从我国人口结构来看,在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空巢老人的数量及占据也越来越高。而对于住院空巢老人患者,受一些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风湿性关节炎等)的影响,加上面对医院陌生的环境,易导致空巢老人呈现诸多负性心理特点,比如:孤独、焦虑、抑郁等[1]。为了改善空巢老人的心理症状,进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关键。本次将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96例住院空巢老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及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于2020年1-12月收治的96例住院空巢老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护理干预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非空巢老人住院者、严重精神障碍者及抗拒此次实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跨度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72.6±1.1)岁。对照组48例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跨度为62-81岁,平均年龄为(72.5±1.2)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
1.2.1心理特点
孤独感显著。因住院空巢老人,无子女,或者长时间未和子女共同居住,加上受到医院陌生环境的影响,会使住院空巢老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焦虑、抑郁负性心理症状显著。由于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风湿性关节炎等;加上住院空巢老人年龄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差。此外,在疾病、负性心理双重影响下,会使住院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大大减弱。
1.2.2护理干预方法
本次对照组住院空巢老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常规环境干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及日常生活指导等。观察组住院空巢老人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具体内容如下:
心理评估。及时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做好小组内部护师、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统筹管理及任务分配工作,在评估空巢老人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根据其意愿及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
心理疏导。鼓励空巢老人与同病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下象棋、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等活动,缓解老人孤独感,使老人积极、健康面对生活。同时,通过伴乐疗法,采取手机、MP3播放老人喜爱的音乐,转移老人注意力,改善老人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此外,护理人员需多关心、照顾老人,让老人感受到温暖与爱,从而增强对抗疾病的自信心。
1.3评价标准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孤独感量表(UCLA),对住院空巢老人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孤独感分别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各项负性心理症状越轻[2-4]。
根据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住院空巢老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及UCL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UCL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及UCLA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 SAS评分 | SDS评分 | UCLA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n=48) | 54.8±2.5 | 28.6±3.1 | 54.6±2.3 | 27.3±2.4 | 45.7±2.1 | 28.1±3.4 |
对照组 (n=48) | 54.6±2.7 | 39.5±3.2 | 54.1±2.5 | 38.7±2.1 | 45.6±2.3 | 35.6±3.2 |
t | 1.275 | 10.281 | 1.329 | 10.145 | 1.426 | 7.261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48例,满意31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48例,满意11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16例,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391,P<0.05)。
3.讨论
住院空巢老人受到疾病、医院陌生环境等因素影响,孤独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症状显著存在。为了改善住院空巢老人的心理症状,进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关键[5]。
本次提到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在评估住院空巢老人心理症状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方法,包括:音乐疗法、同病友娱乐运动疗法、关心鼓励疗法等。结果显示: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SAS、SDS、UCLA评分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住院空巢老人在陌生的医院环境当中,孤独感、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显著存在;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达到改善负性心理症状的作用,进而提高住院空巢老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张星颖,焦文娟.空巢老人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9):94-97.
[2]刘亚鑫.住院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盐化工,2019,46(04):130-131.
[3]韦明兰.浅谈空巢老人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0):4196-4197.
[4]宗雨晴,皋文君,施凤香,王凌鹤,童晓菲.空巢老人的住院感受及护理需求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0):26-28+33.
[5]王丽娜,苏红,李莎莎,姚金兰,周郁秋.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自助能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5):4379-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