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咸宁 437000
摘要:近些年来,各县市区深入推进“三抓一优”,县域经济发展如百舸争流,竞相 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快进、稳中显优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市GDP增长8.6%,位居全省第2位。咸安位居武汉、长沙、南昌“中三角”的地理中心,境内1条国道、8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京广高铁、京广普铁、武咸城铁“三铁”合聚,1小时通达武汉天河机场,正在加速构建“公铁水航”立体综合区域性交通枢纽。 随着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咸安已迈入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
关键词:县域经济 转型发展 咸安区
据悉,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投资增长压力较大、政策落地难、产业结构不优、融资难等等,县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仍任重道远。
咸安的一二三产业发展几乎都是独立的。第一产业具有的优势禀赋,比如楠竹和桂花,没有很好的深加工企业与其融合;第二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精华纺织,又没有苎麻资源与其对接,只能从四川等域外采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主要是以油菜花观光和农家乐等形式为主,没有产生很大的产值,更没有多少带动效应。
2.园区设施不完善
咸安区具有“一区六园”,以咸安经济开发区一区独大。但与临近的咸宁国家高新区相比,开发区内道路设施,生态环境均需大力度改善,甚至道路指示牌,特别是企业的标识引导牌很少,到企业去基本靠导航。园区的居住/生活/医疗/文体和其他金融服务等民生工程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立并不健全,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可能会给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等带来很大的困难,当然也给园区招商和项目投资的发展环境造成比较大的阻碍。
(一)部分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
(二)产业链、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建设任重道远。
(三)以创新为驱动带头引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是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3.资源优势不明显
咸安一直以“四乡六业”引以为傲,但随着产业发展,农林业的资源优势越来越弱。以苎麻产业为例,从历史上最高的6万亩产量,到现在5000亩不到,还是在政府补贴,价格托底的情况下。而咸宁的楠竹和桂花资源丰富,但管理比较粗放,整体质量不高,削弱了生态优势和经济转化潜力。
对于走转型升级的道路,多数企业的认识还是清楚的,但仍然会踟蹰不前。这既表明了企业技术升级的驱动力不够,也表明了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并非简单的事,更遑论是转型。不少的企业认为转型与升级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负荷非常重、而且有风险的,所以选择了能不进行转型也没有进行转型,能够继续维持下去的方式。这一方面是咸安区的多数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利润水平无法覆盖研发投入,而且创新投入也不一定能转化为利润,甚至调入“黑洞”,另一方面,咸安区的研发机构和人才欠缺,也决定了转型升级的困难和风险;同时,技术创新缺少足够的法律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企业生产方式转型和技术升级的积极性不高。
推动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咸安区一直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但是产业定位过于宽泛,没有明确的着力点,“牛鼻子”没有牵住,发展思路不够统一,前进的方向不够清晰。从传统苎麻纺织,机电制造,现代森工建材等三大产业,到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等五大百亿产业,再到智能机电,互联网+,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众多新兴产业,我们几乎面面俱到。但是,摊子铺大了,特色就不明显,主攻方向不突出,力量分配“撒芝麻盐”。目前,我们突出表现为支柱产业不强,没有突出的主导产业支撑,产业集聚不够,招引延伸产业链项目非常有难度。
以习近平的新思想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理念为基础和指导,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考察湖北的重点讲话和精神,以促进我市经济增量、突破增量、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协同和推进我国新型产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兴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实现咸安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当然也需要重视两对联系。第一个重点就是改善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坚持让市场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具有一个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又需要我们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制度环境、编写发展计划、建设社会经济基础和配套设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增强社会经济治理力量等各个方面的作用。二是咸宁市与咸安区之间的关系,咸宁市与咸安区是整个市级区域的一盘棋,在市级层面上确定了空间总体规划与产业战略布局,咸安区需要贯彻落实总体规划下,再去制定相应规划,以便创造性开展工作。基于调研访谈和实地走访,综合考虑咸安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笔者认为咸安区需重点打造四大工程。
尽快汇总编录好该地区的坐落、交通、计划、毗邻地区的配套资料,按照产业规划和布局。让土地要素配置模式从“项目找地”变成“地等项目”,形成土地和企业的完美匹配。
在过去的发展规划中进行调整,明确转型方向,落实转型战略。明确主攻,延伸链条。坚持以实施国家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为政策引领,积极支持推动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当前,正值国家对疫情过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机遇;深度统筹,精心谋划,错位发展,争当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发展的“最佳配角”,做好战略对接,跨越发展。
[1]王秉安,罗海成,徐小佶主编.县域经济论从之二·县域经济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马宗国.我国城市综合体发展途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6).
[3]闫恩虎.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1,(3).
[4]阳盛益,蔡旭昶,郁建兴.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及其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