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桂西北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论述桂西北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谢婵娟

河池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广西河池市 547000

摘 要:桂西北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对周围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干扰,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有效提升水土保持能力。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大化县都阳镇满江小流域为案例,深入分析大化县都阳镇满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及效益,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研究区概况

满江小流域位于大化县中北部都阳镇境内,位于都阳镇中部偏东方位,流域中心距离县城约55km,距离都阳镇14km,流域范围主要涉及都阳镇满江村1个行政村,小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2.31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1'30"~107°43'58";北纬23°56'54"~24°01'56"。41.6%的小流域土地坡度分布在25°至35°之间;31.0%的土地坡度在15°至25°之间;剩下不到8%的土地坡度小于15°。平地或缓平地主要分布为山间沟谷地。由于满江小流域土地资源贫瘠、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小流域内目前没有发展较为出色的特色产业。

满江小流域的实际耕地并不多,面积还不到1100hm²,而基本农田就更少了,不到40hm²。因此,将耕地和基本农田均分至每个农民的话,农民最终可分到的耕地只有0.67亩,分到的农田更少,不及人均耕地的一半,由此可见,该地域人地矛盾较为尖锐。此外,目前该地域尚存的耕地多为旱梯地,坡耕地面积很少。坡地种植农民投入多产出比较低,坡地种植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大。流域内现有稀疏林地和荒山荒坡很多,土地资源尚存在一定的可开发空间。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水源和土壤,农业生产若离开了它们就根本无法开展。然而当前,水土资源遭到了水土流失的严重损害,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后果,如:生态失衡、生产停滞不前等,这些问题直接限制了小流域地带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据研究资料得知,水土流失会引发极为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流失表土,降低肥力

如果水土流失问题已达到严峻且短时期内无法控制的地步的话,就意味着该流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改善,即使劳动力投入众多时间与精力到农业生产中,也得不到预期的回报,并且,劳动力大规模聚集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就看不到未来。这么多年来,因为耕地流失,土壤肥沃率降低,农业产值一年不如一年,该流域的粮食产量长期处于低水平。

2.2蚕蚀耕地,破坏地面完整性

水土流失致使沟壑问题更为严重,沟头前移,沟床下进,沟岸扩大,原本完整的地面已被破坏得七零八碎了,这致使土地使用率下降,当地居民外出难度增加。

2.3恶化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结构失调。

水土流失问题的频发增加了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如此一来,原本就不肥沃的土地更为贫瘠了,沟壑密度增加,耕地日益减少,而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迫使农民大面积开垦陡坡,造成耕地、村庄、自道路“三上山”政策的实施以来,水土流失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倒更加严重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日益后退。

2.4加剧贫困,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穷乡僻壤”这一成语可以说是小流域地区的真实写照,此外该地区还聚集着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随着岩溶地带居住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了严峻的生态危机。粮食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家庭经济收入低,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加剧,使得该流域陷入不断穷困的局面。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俨然极大地限制着小流域地区的发展,致使该地区始终难以实现绿色经济的目标。

3水土流失成因

满江小流域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两方面,即,自然与人为。

3.1自然因素

满江小流域属于山地地形,山体较大,坡面狭长,山体坡地是引发水土流失的关键地段。当降雨径流增加时,坡地的表面土壤会加剧侵蚀,直至将表面下切侵蚀到形成沟壑。项目区域土壤稀疏,抗侵蚀能力低,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该流域降雨不均,主要集中于4月到9月。这一时期降雨集中、冲刷能力强,极可能引发水土流失。

3.2人为因素

满江小流域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其中许多人仍沿用传统的农作习俗。此外,岩溶带的土壤形成速度较慢,土层较浅,再加上人口的增长,当地人的生存问题受到了威胁。在生存利益的推动下,居民大量占用自然资源,致使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问题严峻。此外,人们习惯在顺坡上耕地种植,致使顺坡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易被侵蚀,进而加剧水土流失问题与石漠化问题。

能耗结构不合理: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备,在农村,人们做饭还是主要用柴,但对其浪费严重,致使当前我国薪柴的消耗规模巨大,森林砍伐率居高不下,而失去植被覆盖的土壤自然也加速了水土流失,从而造成石漠化。

过度放牧:小流域内有养牛羊的传统,但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放养方式,且当地牧民生态目光短浅,为了单纯追求养殖数量的规模化,忽视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承载力,使“草-畜”失衡,植被持续遭受破坏,不能再生,表土裸露,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

4 水土流失现状

当前,我国有较多种类型的水土流失区,满江小流域是西南土石山区的典型,这一类型的水土流失主受制于水力影响,根据《土壤侵蚀分类》(SL190—2007),大化县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小流域中多数地区的土层极为浅薄,且土壤很难抵抗侵蚀,因此水土流失问题严峻。

据有关数据可知,当前,满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极为严重了,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存在这一问题,而流失面积已高达1522.58hm2。据调查得知,这一地带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由盲目砍伐、过度放牧等不科学耕作方式导致的,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分析各地类的土壤侵蚀模数,经统计、计算,现状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为550t/(km2.a),小流域年水土流失总量达0.84万吨。

小流域内水田、旱平地、旱梯地、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果木林和村庄用地等由于土地坡度较平缓或植被覆盖度高或被房屋覆盖,均水土流失不明显,水土流失强度等级为微度(无明显流失)。

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在轻度以上的分布集中在坡耕地、森林植被人为破坏严重的荒山荒坡、疏幼残林地、水域等地方。坡耕地、荒山荒坡、疏幼残林地等土地坡度越大的水土流失强度越大,植被覆盖程度愈高的土地,发生水土流失的概率就愈小。

5满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对增屯河段和满福河段的近村河段进行整治,总计河道整治范围面积为1.80hm2,整治河道长1130m,护岸总长1823m。

根据河道河岸地形、地质条件,河道整治以护岸设施为主,没有涉及房屋拆迁。在确保工程安全稳固的情况下,护岸型式在极大程度上达到了结构简易,成本较低,具有美观的效果,并且,这一类型的工程实施起来较为简单方便,通过使用抗冲刷能力强的浆砌石,可以减少季节性河流带来的不便。

(2)林草措施

由于小流域内荒地数量较多,目前计划在一些已经荒废的山坡上种植果木树,以达到涵养水土的目的,考虑到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与居民需求,本次工程拟种植马尾松、野葡萄,总计林草措施实施面积39.91hm2

(3)封禁措施

计划采取封育治理的措施来改善疏幼林地,但前提是这些林地具备植被恢复的能力。当前,小流域地带的土壤养分还是相对充足的,再加上适宜的气候与大自然的天然修复力,相信通过封禁的方式,疏林地可以重新恢复原貌。计划实施生态修复封育治理面积1152.53hm2。封育治理配套设置1块项目公示碑和3块封禁标志牌。

6项目效益

小流域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522.58hm²,治理任务完成后,河道整治面积1.80hm2,水保林21.42hm2,经果林18.49hm²,河道治理面积不计入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中,即本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192.44hm²,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78.3%。

通过科学地实施保持水土的手段,可以打造完整的水土保持系统,让水土资源能够实现合理运用,强化保土蓄水功能,以防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扩散。在各项治理项目实施之后,农村生产生活结构将得到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绿色生态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晓燕.南洞流域典型岩溶区石漠化遥感动态监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张楠,吕文龙,韦旻.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发展进程及治理成效[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