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194
摘要:目的:探析肌肉注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疼痛、焦虑的相关性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区间本院行肌肉注射治疗患者研究,统计72例,按照简单分样法分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基于此,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明显改善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更低P<0.05。结论:肌肉注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减轻疼痛,舒缓焦虑等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肌肉注射;护理干预;焦虑情绪;效果
肌肉注射属临床常见诊疗手段,简单易操作,但在诊疗过程中易产生疼痛反应,部分患者因无法接受萌生出焦虑、紧张等情绪,促使肌张力升高,导致注射操作受到影响,降低诊疗效果[1]。研究认为,注射疼痛所引发的疼痛包含针刺时疼痛、刺激性药物所致疼痛等。为缓解注射疼痛,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临床需采取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视患者为核心,从多方面满足其需求,确保治疗效果[2]。本文对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接收患者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区间本院行肌肉注射治疗患者研究,统计72例。纳入标准:满足肌肉注射治疗指征;患者知情,并同意研究。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史;肝肾肺严重病变;注射点感染、硬结及破损。按照简单分样法分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男女比22:14;年龄最大、最小67岁、21岁,均龄(44.03±6.74)岁;观察组男女比23:13;年龄最大、最小66岁、20岁,均龄(44.08±6.66)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予常规肌肉注射法,采取5ml注射器,注射所需药品种类、速度均一致,注射前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告知其注射目的、可能出现的疼痛感,减轻紧张情绪。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1)成立护理小组:健全并完善新型肌注护理小组,对组员实施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培训内容涉及患者心理状态的掌握、肌注舒适体位的维持等。2)环境护理:营造舒适、和谐的诊疗环境,结合患者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等提供报刊、音乐等护理服务,舒缓患者因陌生环境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确保环境安静、温馨。3)肌注护理:操作遵从“二快一慢”原则,即进针拔针快,推药缓慢;采取无痛注射点,如臀大肌注射定位方法,十字法(于臀裂定点朝左或是右侧做水平线,而后从前髂嵴最高位置做垂直线,划臀部为4象限,其外上象限且避开内角为注射区域)。4)心理疏导:肌注前指导患者行放松练习,并暗示其不要心生恐惧,积极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针对操作技术较弱,且无法掌握肌肉注射要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常会加剧患者疼痛,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进针速度、深浅,保证肌注效果,减轻疼痛。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取NRS数字模拟量表进行两组疼痛程度的比较,分数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强烈疼痛,注射后5min内实施评价。
②焦虑评分。以SAS量表评分制对两组焦虑改善程度展开比较,临界分50分,50~59分:轻度;60~69分:中度:70分以上: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24.0的统计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用 ,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t验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疼痛程度
结果表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疼痛程度( ;分)
组别 | 无痛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观察组(n=36) | 16(44.44) | 15(41.67) | 5(13.89) | 0(0.00) |
对照组(n=36) | 4(11.11) | 20(55.56) | 7(19.44) | 5(13.89) |
t | 9.969 | -- | -- | -- |
P | 0.002 | -- | -- | -- |
2.2 焦虑评分
观察组SAS(43.19±3.88)分较对照组(50.26±4.18)分明显较低P<0.05,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7.438,P<0.001)。
3 讨论
肌肉注射时临床诊疗给药方式之一,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便捷,但亦有不足,为患者带来诸多不适感,其中疼痛最为常见,这一不适感不但与肌注操作过程有关,且受认知、注意力及性格等因素影响[3]。因患者对肌注存在过度的担忧,难以接受治疗,使治疗效果降低。随护理机制不断创新及完善,在肌注期间不仅要具备娴熟、精湛的操作技术,且着重强调灌注患者心理状态,将其不良情绪降至最低,继而主动配合治疗[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明显较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更低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综合护理具系统化、个性化特点,以患者为中心,视循证医学为依据,能够立足于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施以干预,确保护理质量。成立小组,并对小组成员展开培训学习,保证护理到位、有效;严格掌握肌注操作,减轻患者疼痛感;积极与患者交谈,明确其负性情绪来源,并行针对性干预,彻底消除对肌注的恐惧与紧张,保障肌注治疗效果[5]。
综上,肌肉注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减轻疼痛,舒缓焦虑等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梦婕.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91-192.
[2]张虹,万媛.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对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控制及自我管理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05):78-82.
[3]蒋青.心理疏导联合舒适体位护理对老年患者肌肉注射疼痛程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9):146-147.
[4]戴丽珍,冯文琴,张金球.心理疏导对缓解肌肉注射疼痛的作用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5):657-658.
[5]余梅祥.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肌肉注射疼痛及焦虑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