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25
摘要:电子信息专业主要包括电子基础技术知识和信息系统等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制造的过程,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实践教学成为了教学主要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高校教学中,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想要提升创新能力,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本文将简单阐述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工程能力;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改革
前言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有相关文件指出,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促进高校人才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工程型应用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刚需,并且对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的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内涵教学建设,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意识。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及能力要求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将电子、通信、信息等方面进行结合的课程,将电子元器件、电子系统、信息网络等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该课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并且理论知识较多,还具有多领域相互融合的特点,因此也使得该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
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学习过程中,确保学生完全掌握了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工程基础类课程,并且要在三个学期后才能学习模拟及数字电路实验等,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这种教学进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1]。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才能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但是,在信息技术普及的现今社会中,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或者小学阶段就已经掌握了电子信息实践的基础。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已经普及了信息技术课程,开始传授学生基础的软件使用和编程,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电子软件进行了升级,降低了对入门者的理论知识要求。因此,为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从本专业的特点和背景进行分析,将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改革的方向,教师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进行整合,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学习计划,减少出现知识点遗漏或重合的问题[2]。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不断拓展自身的基本素养,有利于促进教师责任感的提升,增加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改革后的专业课程内容计划和教学方式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某一方向进行重点学习。改变了以往的灌输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学变为了导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帮助其更好的就业。
(二)提高学生就业率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符合时代的进步,并且近几年人才需求逐渐呈上升趋势,人才比较紧缺,因此高校的领导要提高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高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形成,提高其就业的效率。高校也可以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成果应用到其他专业中,帮助学校提高招生的有效性。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环节和教学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市场发展需求,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发展,使得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教学理念落后
现阶段,有部分高校师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实践教学,单纯地认为只要将课本中的知识掌握即可,对于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的参与感较差,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很难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并且实践教学与技术发展存在脱节的情况,信息技术发展教学快速,新技术的出现和更新速度较快,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更新的速度较慢,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发展[3]。同时,部分高校的实验硬件较为落后,许多实验仪器缺乏,并且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导致实验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学校的机房计算机配置较低,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大,不能进行数据运算量大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分散程度高,关联性不强,与工程具有密切联系的实验较少。
(二)实验的综合性差
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中,单科性实验内容比较多,综合性质的实验项目较少,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目前,许多课程的实验教学使用实验箱进行,学生只需要将线进行连接,就可以观察到实验的结果,缺少了进行自主实验的意义,实验难度和效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没有整体实验搭建环节的学习。但是对于课程来说,单独的课程设计较少,课程的综合性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时间能力。目前只有少量的课程需要在理论学习后再进行实验,基本上都包含了课程实验。
(三)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问题
高校中有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工程实际脱节,并且内容比较单一,不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期间的论文答辩环节需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4]。专业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进行实践教学,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个人能力不足,在进行实践教学中会、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同时,学校的实践基地相对比较匮乏,并且校外的实习单位也较少,关于电子信息的实习单位不多,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另外,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尚未完善,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三、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实践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促进学生工程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其就业也有积极的影响。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结合是教学实际和社会需求,将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加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制定科学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评价,探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市场发展需求
首先,将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在根据国内外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深入挖掘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课程的优化[5]。同时融合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的发展,遵循强化技能和重视能力的原则,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使其形成多层出、全方位的教学内涵健身,并将其评价模式进行完善,将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融为一体。将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可以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其次,高校领导要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重视实践课程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培养,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确保课程和教学内容紧密地连接,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重视人才工程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建立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设计
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方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等课程中的内容进行设计,将其中的关系进行整理,然后科学地按照课程序列进行排序,并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细分,按照不同层次将其进行整合。另外,将软件设计、应用研发等按照难度进行分类,建立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创建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设计教学新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联合教学不仅是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学生工程型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由校园培养向企业人才培养过渡的重要人才培养手段。分析以往校企合作模式可知,现有的校企合作大都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衍生而来的,其主要是将行业学校放置于主导地位,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方案,而后根据学生专业情况选择一些对口企业进行毕业实习、生产调研等;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口专业学生对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价值几乎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甚至还会影响整个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拉低企业效益;同时,在完成工作时,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工作的目标以及最终效益,导致整个工作流程呈“走马观花”式[6]。近些年,此类的校企合作形式的负面影响愈加明显,一些知名生产企业根本不愿意接受对口专业的实习生,学校根本找不到合作的对口企业,进而导致学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实践。学生可以依托企业分阶段、分层次实习以及熟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等方式,推动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充分掌握工程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达到培养职业素养、同步提升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独立的胜任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等工作,真正成为有实践能力、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学校必须要明确电子行业企业对于本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明确其合作者、参与者的重要地位,通过融入对口企业的学习方式,了解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需求。在实习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以企业群体作为学习背景,将行业实际情况与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制定出与本行业发展目标一致的学习目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对目前现有的实践设施进行整合利用,定期更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建立专门面向大三、大四学生的产品设计工作室,进而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为其后续实践奠定基础。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职业信息,帮助其进行自身的职业定位,而且还可以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升了工程素质,又构建起了学生工程素质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保证学生可以获得有效的工程实践能力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艳春,夏颖,石翠萍,张劲松,李静辉.“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21,41(02):91-93.
[2]王奇,范山岗,戴海鸿,赵海涛,沈建华.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0,18(06):71-75.
[3]潘理,陈松,杨勃,程望斌.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3(3+1)”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31):14-17.
[4]成谢锋,郭宇锋,黄丽亚,肖建,孙科学.大电子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9):164-167+187.
[5]郝银召,吕联荣.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才智,2015(19):228.
[6]神显豪,李亚娟.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地方工科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