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复习”在知识积累过程中的 重 要 作 用--对孔子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点滴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浅谈“复习”在知识积累过程中的 重 要 作 用 --对孔子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点滴体会

王诗迅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36

摘要:本文以孔子的有关论述为依据,阐述了人们在求取知识、积累知识过程中,“复习”这一环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中指出:复习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和单调的重复记忆,而是获取新知的过程。并通过作者借助“复习”这一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工作实践,进一步论证了“学而时习之”、“举一反三”、“教学相长” 、“温故知新”这些千古不易的真理。

关键词:复习; 知识积累; 温故知新 ; 教学实践; 教学相长;


在人们的知识积累过程中,复习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人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已经掌握的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故此,复习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为达此目的而进行的一种重复的学习,反复的学习。

应该说,从表象上看,这种观点是无可非议的。可当我们深入去思考和研究,就会发现复习的作用还远不只此。复习,不是对已有经验的机械的重复,而是知识积累的螺旋式的上升,是一种获取新知的重要手段。复习,不是枯燥的单调的重复记忆,而是不断有新的收获的充满喜悦的心理体验。

先贤孔子早就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你看,他把经常复习旧有知识,看成是一种快乐,兴味无穷。就是因为他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有了新的收益,不断体会到新的快乐。如果仅仅是不停地重复旧有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原地踏步不前,我看即使是圣人也会感到厌倦的。孔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这“传不习乎?”就是说,对今天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我复习了吗?并把这一点同“为人谋而不忠乎?”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这两点修身大节联系在一起,作为每天检查自己的三个方面,就可见这“传”而必“习”是多么重要了。

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这就非常明白地把获取新的知识与复习旧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了。这里,逻辑是十分清晰的:“温故”与“知新”不仅存在有内在的因果关系,而且二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这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思维,需要一种能从“故”中寻觅出“新”的能力。只有具有了这种思维与能力,才够得上作为称职教师的资格。能够作到这一点,他每复习一次,就会有新的体会和新的认识,他的知识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旧的知识,又同时获取新知,更为下一阶段学习全新的更为高深的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孔子还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命题。正如“温故”与“知新”的关系一样,“思”与“学”也是需要同步进行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温故”是一种重复的“学”,同时也是一种反复的“思”的过程;而这“思”又是达到“知新”的必要途径。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切不可因为它是学过的知识而放弃思考,如果这样,是会贻误自身的;作为教师,还会贻误他人子弟的。

“举一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又一个重要命题。推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也是复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不论是学习还是复习,都要求我们从一个问题出发,去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去发现新的领域,得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对孔子几条论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来描述复习在人们知识积累过程中的作用了:原来,复习不是要求学生不厌其烦地去死啃书本,不是要求学生鹦鹉学舌般地去反复背诵书面文字,读其文而不知其义,是达不到复习的目的的。(当然,我并不反对在懂得书面文字的前提下对它的背诵,特别是文学作品)同时,复习也不能局限于已有知识的范围内。复习,应该是这样的过程,在重新接触已经学过的知识时,反复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进一步以此为出发点,把已知面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举一”而能“以三隅反”,推想:如果这样,就会怎样,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于是,通过“思而学”、“学而思”,不“罔”不“殆”,旧有的知识巩固了,新的知识获取了,“故”也“温”了,“新”也“知”了,怎么能不令人感到心情愉快,“不亦悦乎”呢?

只有这样的学习和复习,才能培养出能独立思考的能应对各种局面的真正的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只知死啃书本、生硬地机械地背诵自己也不知其义的文字,那只能是一些毫无实践本领的书呆子,在社会上就不能有所作为。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极大失败。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复习”这一手段,锻炼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成为知识的真正的主人。

孔子称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为什么颜回能在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呢?那是因为他的老师孔子所说“有颜回者好学” (《雍也》),是因为颜回每天陶醉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乐趣中,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你看,颜回就是这样把学习(当然包括“温故而知新”的复习)当作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当作自己终身的爱好。才会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成为佼佼者。

通过以上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这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深化、更新,达成自己知识水平呈现螺旋式的上升趋势,无不有赖于“复习”这一手段来完成。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地正确地来进行复习。首先,要使他们懂得,复习不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更不是对文字的内容没有弄懂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而是要:1、“学而思”,边复习边思考,不仅弄懂没有懂得的问题,还要提出新的问题来弄懂它;2、深入钻研,认真推理,作到“举一”而能“以三隅反”,触类旁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3、复习中不断发现、挖掘新的知识,作到“温故而知新”。4、这样就能充分体验到不断获取新知的乐趣,达成自己身心的愉悦,真正感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上初中时历史老师讲的一个故事:北宋欧阳修晚年仍刻苦读书,手不释卷,乐此不疲。他一生饱读诗书,老来所读,许多都是重温,也就是在“复习”吧。有一天,他的夫人笑他说:“如此用功,莫非还怕哪个老师骂你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老师骂,只怕后生笑。”意思是,现在当然不会有老师骂我了,可是如果我不时时读书继续增长知识,年青一辈就会嘲笑我不长进了。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晚年就是通过复习来不断获取新知,做到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

这个故事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因此,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认真贯彻本文所叙述的这点体会,时时注意启发学生真正懂得“复习”的准确含义,掌握“复习”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技巧,精益求精,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我自己也会在“教学相长”中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当我完全作到这一切的时候,也就一定会感觉到“不亦悦乎”的了。


参考文献

《四书五经。论语》岳麓书社出版,1997年第一版17页,19页,26页,33页,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