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绿色改造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城市街区绿色改造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陈楠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而城市街区绿色规划设计工作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城市街区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对城市街区绿色改造规划设计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对日后城市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城市街区;绿色改造;规划设计

1 绿色发展理念与城市规划建设概述

我国是一个人均生态财富较低的国家,公众追求高质量生活与城市发展资源

需求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0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破除以GDP增长为根本目标的粗放式“黑色”发展模式,倡导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相继完善了可持续发展新型模式,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要城市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深刻反思传统发展理念的弊端后作出的全新战略选择,重在强调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生态文明系统的共生性、协调性和多元化、生态化发展目标,为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历程中,城市治理一定程度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各种资源的高度聚合,同时也表现为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管理和治理结构等的调适与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一方面已成为带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主体、实现整体绿色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自身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深层次问题,如城市快速扩张造成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匹配不足、居民生活成本增大、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不平衡等。这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都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学的治理理念与有效手段,加以重点突破和解决。

2 当前我国城市改造现状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和布局,按照不同区域的发展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进行调整,才能明确城市内各区域的不同定位。例如:近些年来我国开展的北京雄安新区战略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规划等,都是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的典型案例。城市规划改造要能够深刻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约束作用,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时,要根据被改造当地实际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情况为依据来实施,还要建立相应的改造结果考评体系,用来检测改造的实际效果。虽然我国在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中具有一些典型的范例,但是目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的指标实时性不足,从而导致许多指标在具体落实的时候不能够产生相应的效果,缺乏参考价值;虽然我国当前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关指标是从国家到地方进行助剂落实的,能够保障城市生产需要的基本生产用地和建设,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弹性不足的问题,例如一些无法预计的线性工程和独立选址的项目还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许多地方的决策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例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有效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城乡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但是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只重视城市规划发展、忽略农村规划发展的问题,从而导致许多地区进行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工作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造成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管理无序的局面。

3 城市街区绿色改造规划设计策略

3.1减少交通出行策略

减少街区居民的出行是城市街区绿色改造的重要目标之一,减少居民出行可进一步具体化为缩短出行距离和改善出行方式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街区功能与空间改造,最大程度地在街区内部解决居民的娱乐、社交等活动,从而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另一方面,通过街区道路与交通组织改造,来改善居民的出行方式。

3.1.1街区功能与空间改造

城市街区功能与空间改造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公共空间布局和改造公共活动空间节点。通过调整街区用地功能和结构、优化公共空间布局并改造现状品质较低的各类公共空间节点,为居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交往、休憩和娱乐空间,使居民能够在街区内部即可完成各项活动,从而有效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1)分析街区内部及其周边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类型和规模,根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及街区既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各类所缺设施。(2)遵循资源节约原则,通过用地置换和公共建筑功能多样化使用等途径来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建筑,避免重复建设。

优化公共活动空间布局公共活动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户外空间,具体包括小区内广场和入口空间等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优化城市街区公共空间布局,应首先对街区现状公共空间位置、规模和数量进行充分调研,再结合街区内部各个社区中居民的需求来合理布局各类公共空间,增加街区中的公共空间数量和面积。

3.1.2街区道路与交通组织改造

城市街区道路与交通组织的改造主要包括:①优化道路结构,提高城市路网密度;②建立畅通、连续的慢行系统;③将部分拆除违建腾退空间、畸零空间和闲置用地改造为停车空间,优化私人机动车停车条件。

优化道路交通结构,结合街区现状的路网结构,根据道路交通组织改造的实际需求,在现有道路骨架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街区路网结构,打通街区内部不畅通的支路,形成以城市干道为主、内部支路为辅的层次明确的道路体系,促进过境车辆的快速通过与入境车辆的有效分流。适度提高路网密度,如借鉴“大开放、小封闭”的“窄路密网”模式,从街区层面将部分社区内部的主要道路开放为城市支路,促进城市街区交通的微循环,从而有效提升街区内道路的通行能力。

建立畅通、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有利于居民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从而有效减少机动车交通量。首先,打破街区内部各个社区的壁垒并开放闸口,将多个小区内部的人行道和活动空间串联起来,形成连续的步行空间;其次,通过在街区内部道路中设置专用的慢行交通车道,改善街区自行车、步行的交通环境。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慢行交通出行率极高的典型代表,每天约有超过半数的居民会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这主要得益于哥本哈根畅通、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

3.2优化绿地结构与布局

深入分析街区现状绿地结构与布局及街区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对街区绿地结构进行优化,形成“斑块、基质、廊道”紧密联系的绿地系统。

增加绿化覆盖率,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在建筑屋顶、室内中庭、建筑墙面等位置进行绿化改造,增加绿化空间和绿量;同时,可以通过用地置换、拆除违建和利用畸零空间的方式,增加街区各类绿地,从而增加街区内部绿化覆盖率。

参考文献:

[1]赵逸靖,余灏深.多时代历史记忆为触媒的老旧社区微改造实践--以广州市番禺区先锋社区为例[J/OL].城市规划:1-8[2021-06-01].

[2]冯娴慧,王琳婷,叶劲枫.华南湿热多雨地区城市绿地雨水管理设计研究--以深圳前海自贸区门户公园设计为例[J/OL].南方建筑:1-12[2021-06-01].

[3]肖欣向,杨卫,向珞宁.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海绵城市应用研--以雨水花园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41(10):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