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

高路

13090319761015****

摘要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以有效的基础施工操作为标准,重视基坑降水施工控制,明确施工工艺、施工设计标准、施工工艺、施工降水效果等因素。

关键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施工工艺

引言

基坑降水技术主要指利用集水明排、井点降水等施工方法将施工区域的地下水引流至他处,以降低地下水位的施工方法。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施工中常见流沙、管涌、坑底失稳、坑壁坍塌等事故,对于地基、地下管网以及建筑物构成一定损坏,采用基坑降水技术降低地下水位,能够为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

1.降水导致的事故原因分析研究

(1)降水方案设计问题。降水方案的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地下挖掘深度的增加,土层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在室内进行渗透试验的不可控因素较多,试验和实际之间的偏差较大,都影响和限制着降水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2)渗透破坏问题。在基坑的挖掘施工时,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防水和截水设计,但是在一些特殊的防护能力较差的区域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渗漏问题。并且在地下水的流动过程中,那些较小的颗粒被不断带走,导致基坑周围的土体结构出现空洞,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3)围蔽设施的建设问题。很多的降水过程中,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围蔽设施。通常情况下,基坑工程外部的水位会随着降水而降低,土体会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发生沉降,这对于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来讲影响很大。

(4)基坑内外水压差影响。在降水和基坑的挖掘时,使用戴水帷幕进行基坑防护时,基坑内部的水位降低,导致内外部的产生水压差,外部的水压明显比内部要高,对基坑的支护结构产生很大的冲击,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方案设计的实施

2.1确定设计方案的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基坑降水的情况,选择合理的位置。例如,基坑降水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中,一个临近水边的住宅,楼体共4万平方米,高层,层数30,地下2层。楼体主要以框架模式剪力墙结构为标准。建筑楼体的地下室设置防水结构,地下室采用SBS改良性的沥青防水卷帘材料。施工过程中,需要明确施工质量和目标,尽可能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可以采用人工降水操作处理。

2.2方案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按照基础施工标准,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的实现。依据基础性的施工,需要结合施工过程和标准,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问题。基坑降水操作中,需要以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管控措施,注重大面积的建筑物施工操作。按照基坑降水方案的实施,确定最终的施工标准。可以采用真空深井、轻型浅井两种施工方法配合。通过基坑内部的角位置,确定等级标准,确定边坡位置。

2.3施工工艺设计分析

按照基坑边坡的位置,调整开挖的沟槽,确定布局。按照层位置,确定井点标准,开启必要的真空深井选配标准,确定运行模式。地下一层施工中,需要选择合理的布置点。按照井点的管道长标准,确定过滤长度。管道长为7m,过滤管为1.5m,二者间距为1m。布置沟槽内的深度为1.5m,轻型井点的降水是采用总标准集水处理的,需要确定开挖的自流井深度,确定内部的支架排水管控标准。按照轻型井点位置,确定负一层的土方开挖模式,确定边坡的设置井点位置,确定抽水内的链接性,确定地下室后续的填土处理标准。按照土方开挖的情况,对地下一层、地下二层进行井点作业面的操作,确定区域布置下的坑边位置,确定管井的降水操作模式,做好点位的抽水处理,保证不间断,保证负二层浇筑效果。

2.4轻型井点、真空管井的实际施工标准方法

按照施工冲击的位置,调整垂直插入的模式,确定上下摆动效果。采用快速填土溶解的操作,边冲边下沉处理,确定可以达到的最佳300—400mm的位置,冲孔深度控制在500mm,确保过滤管周围、底部的有效过滤效果。冲孔完毕后,需要调整管内的灌注砂浆情况,控制高度为3m,确保水流畅通效果后,再进行抽水处理。检查整个系统是否出现漏气问题,加强井点位置的不间断连续操作工作,确保电源、电动机的连续运行。真空管控井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钻孔的整体效果。采用有效的正循环操作处理,采用浆护臂处理,确保回转成孔,加强钻头位置的合理调整,确保成孔的口径位置。深井内的井管采用PVC材料,孔径为300mm,但整体抽水效果不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5降水结果的分析

降水操作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井口、地面的高度位置,确定静态水的位置和测定模式。按照有效的抽水配置设备标准,确定试运行的操作电缆系统和管道位置,确保抽水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行。按照抽水和排水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采集系统,逐步提高现场排水、过滤的效果,尽可能地避免水从局部渗透出去,对降水造成影响。尽可能地减少雨水将入深坑的情况,减少大气降水渗透的处理过程。基坑开挖前,需要确保10d左右的降水。降水需要保证正常的基本顺序,注重基坑开挖的整体数据操作,密切做好数据的监控分析,确保水位开挖的作业面合理性。基坑开挖操作过程中,需要调整降水的间歇性,逐步增加泵量和井位标准。在降水操作过程中,需要调整水泵,做好修复,调整井点位置,做好观察分析,做好记录。

3.基坑降水的主要措施

3.1选择合适的降水类型

结合基坑降水的原理可以将降水工程分为重力式和强制式两种。常见的重力式降水形式有积水井和明渠等,强制式的形式有轻型井点和电渗井等。在基坑降水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成本、工期和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建设降水的深度要求和土质的不同进行具体选择,采取最适宜的降水方式,以此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2积水井排水建设方式与改进创新

如今,基坑建设的深度不断增加,已经可以达到20m。通常情况下,基坑的深度小于20m时,可以采取积水井和排水沟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在基坑底端设置积水井,利用水泵等抽水装置将坑内的水抽取到外部的排水沟中,以此来降低基坑内部的水位。这种降水方式相对容易,使用的设备也不复杂,成本低,设备的维护也比较容易,实用性好,在日常建设中使用比较广泛。需要注意的是,积水井和排水沟的建设距离应该最少在40cm,排水沟的高度也要比积水井高出50cm或者更多。积水井的设置也需要根据建设地点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井间距离一般在20—40cm,以此确保排水效果。另外,在积水井的底部,需要铺设一定深度的碎石层,以此过滤积水中的土壤颗粒,避免抽水导致土层结构被破坏。为了避免积水井的渗漏,现阶段很多基坑建设时都开始尝试和采用钢管焊制的积水井,这样的积水井密闭性更强,能够很好地避免渗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施工空间的模式,调整建筑地上、地下的基坑降水设计效果。调整建筑工程设计标准,确定工艺设计模式,施工过程和降水效果,不断完善降水方案的合理调配,提升混凝土预制下的地基处理。通过有效的水压力作用,合理地调整施工现场的地质水平,确定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做好合理科学的配置,确保施工模式的可靠性应用。

参考文献

[1]华民,刘雪峰,雷鸣.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67+176.

[2]欧树水.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运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05):256-257.

[3]鄢德楠.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5):34.

[4]孙湘.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运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