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德州市德城区乾赵小学 25300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已不再是某个个体的事情,而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对国家而言,人才是强国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家庭而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可见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既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又是家庭关心的问题。
小学教育处于所有教育的初始阶段,近年来,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回顾小学教育却出现了“女生整体成绩高于男生”、“女生担任班干部的人数多于男生”、“女生在校的行为习惯优于男生”、“女生参加班级活动比男生更积极”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女生越来越坚强、独立,而男生却越来越柔弱、依赖。在《新课程(上)》中张应超将这种现象称为“女强男弱”,并将此现象解释为:“男生在学业、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落后于同龄女生的现象。”1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学教育阶段“女强男弱”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女强男弱”现象的成因
(1)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持有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所谓的性别刻板印象又称性别陈规、性别角色定型、性别偏见,是针对不同性别群体的表征概括,常常表现为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固定的和僵化的看法。”2在小学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女生比男生更听话、专注、细心,男生比女生更活泼、调皮、粗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更乐于提问女生并表扬女生,从而突显出了女生的优秀。由于女生比男生更有责任心,教师也更倾向将事情交代给女生去做,无形之中提高了女生在班级中的地位,而男生却得不到相应的锻炼与鼓励,长此以往,使男生漠视班级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失去管理班级的热情。
学生过早地接受了其行为具有“性别刻板性”的观念后,这将会限制学生潜能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成绩归因方面,教师通常认为女生的好成绩源于她们的努力、认真和勤奋,而男生成绩不理想是由于男生不够努力、贪玩、懒惰等因素造成的,男生们倾向于将学习成绩差归咎于自身不够努力和不够勤奋等,并没有真正的去审视自我的问题,这种倾向极易使男生自我膨胀,自满的认为自己天资聪明,暂时的失利是由于自己的不努力。此外,当学生知道“男生擅长数学,女生擅长语文”这一观念后,更不利于男生的成长。在小学阶段以语言类学科为主,男生会将语文或英语学科成绩的不理想归因为“情有可原”,从而抑制了男生语言才能的发展。
(2)男性教育的缺失
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专家胡萍说过:“当孩子知道性别后,就会寻找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榜样,男孩会将父亲作为榜样,女孩则会将母亲作为榜样”。然而,中国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格局决定了父亲在子女教育成长中的缺失。父亲常年在外奔波,孩子的教育都落在了母亲身上,男生只能向母亲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男人,但母亲自身的性格并不具备父亲的果敢和阳刚之气。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男生女性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家庭中男性教育的缺失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弥补。从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中发现,女性专任教师所占比重较高,其中高中女性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为 53.89%,初中为 56.79%,普通小学则高达 68.23%。这只是全国的平均数据,在三四线城市,女性教师比例过高的现象更加明显,我校拥有教职工82人,其中女性教师占比高达92.7%。男女教师比例失衡严重影响了男生的成长,因为不同性别的教师将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女教师心思细腻、要求严格,而男生则需要宽松的教学环境。男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会用男性独特的方式来鼓励男生,这些是女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男生更需要男教师给予足够的男性教育,以促进男生的全面发展。
(3)无性别差异的管理模式
“没有五音,难正六律”学校从方方面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为了追求课堂纪律,教师通常不允许学生有“小动作”,小手端正放在桌子上,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让男生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认知发展的特点来看,在小学阶段,男生的专注程度和专注持续时间都低于女生,这就是为什么男生上课总是走神,总会扰乱课堂纪律。男生们本想在课下酣畅淋漓的玩一场,然而为了打造“校园安全”,学生们下课后只能安静的聊天,教师甚至鼓励学生下课后在教室看书,这对于活泼好动的男生来说又带上了无形的“枷锁”。
家长们为提高孩子成绩,防止课上走神,在家庭中对孩子的管理不亚于学校,繁重的家庭作业和课后辅导压得孩子们“喘不上气来”。“男生每天必须有充分的运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由于运动不足,大部分男生较难适应目前的学习生活,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如女生专注与高效。”3
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都在学习,男孩女孩都按照一样的标准要求,男孩活泼好动、乐于探索的天性被挤压得更加惨烈。
二、“女强男弱”现象的对策
(1)改变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建设平等课堂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只是口头上认为应该传达给学生性别平等的观念,自身却带有消极色彩的刻板印象,那无性别刻板印象课堂就不会实现。教师无论是挑选学生代表班级参加活动时还是在挑选班干部时,都要本着男孩和女孩一样优秀的原则,用实际行动消除的性别差异的不良刻板印象,对待男女学生的态度要做到尽可能一致。此外,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志愿岗制度取代班长制,设置班级志愿岗时,任务要具体,比如“黑板管理员”“护灯小卫士”“纪律监督员”“作业收发员”“安全守卫员”等,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岗位认领都参与进来,实现人人有岗,人人有责,全员参与。在相互协作中体现人人平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责任感。
(2)重视男性教育的作用
教师群体中女多男少的现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短期内,无法提高男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从现实出发,女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位女性。要公平的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要充分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为他们定制差异化的管理策略和评价标准。在管理策略方面,对于性格外向的男生要给予多一些的耐心与管教;对于性格内向的男生要给予多一些的鼓励和参加活动的机会。在评价标准方面,评价不要只区分好与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柔性的评价,同学之间不要去比较,而是每个学生和之前的自己进行比较,看是否取得了进步,并给与一定的鼓励与表扬。
为了增加学校的男性教育,学校可以开展“爸爸进课堂”活动,让男性家长意识到自己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男性角色的重要性。在活动中,爸爸们可以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工作经历以及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弥补学校男性教育的缺失。通过爸爸们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爸爸们站在男性角度对男生的行为给予男性视角下的评价,促使男生建立自信心并展现自我的个性。
(3)灵活宽容的教学管理
学校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充分接受男女性别不同的实际,充分发挥男女生的优势。在小学阶段,男生好“动”,无论是课下追逐打闹,还是动手探索,学校对于此应该做到宽容灵活,课间打闹是不提倡的,但是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奔向操场,真正的释放自我。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间为男生“解压”,在我所教授的班级中开展了“我为班级做贡献”活动,让学生在课下时间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擦黑板”、“帮助成绩较差学生”等为自己赢得“个人积分”,在学期末评选“最佳班级贡献奖”,这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还使得班级在下课后变得更有秩序。
三、小结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世界生命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他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孔子云:“因材施教”,这一理论就是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进行差异化教育教学。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针对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采取灵活柔性的方式进行管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男孩和女孩共同健康发展。
1 张应超.从“男孩危机”看小学教育[J].新课程(上),2013,7:51.
2 赵建芬,李蓓,尹丽娟.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7:87-92
3 子衿.课间休息禁出教室,真的为孩子好?[N].北京晚报,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