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消化内科 354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采用投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各40例的研究组与参考组,分比为患者提供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以及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5%,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过程中,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相对来说埃索美拉唑的疗效更优,改善症状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疗效
引言: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胃部、十二指肠在内容物向食管反流,进而导致的一种食管炎症。患者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吞咽困难、烧心等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会发现食管存在明显溃疡和糜烂。研究表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与胃动力降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所以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也以抑制胃酸、促进胃动力作为治疗原则。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该病症中,均有一定的应用,然而两种药物的药效并不相同,为了就二者的治疗效果有更清楚的认识,我院展开此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采用投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各40例的研究组与参考组。研究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1例和19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70岁,平均为(43.8±7.2)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3年,平均为(19.9±3.1)个月。参考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2例和18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0岁,平均为(44.4±7.5)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3年,平均为(20.5±3.1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确诊以后,均首先服用莫沙必利,每天口服用药三次,每次5mg。同时对患者实施全面健康教育,要求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少进食高热量、高糖分食物;务必要戒烟戒酒。
在此基础上,参考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H20045335)治疗,每天晨起空腹口服用药1次,每次40mg;连需治疗4周以后,将用药量下降至20mg,再治疗4周。参考组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J20130075)治疗,每天晨起空腹口服用药1次,每次40mg;连需治疗4周以后,将用药量下降至20mg,再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反酸、吞咽困难、烧心、胸骨后疼痛四项症状,按照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且对生活工作没有造成直接影响为2分,重度且直接影响生活工作为3分。总分在0-12分之间。(2)对比治疗效果,疗效标准依据症状改善状况与胃镜检测结果判定,患者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炎症已消失,则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有一定程度好转,胃镜检查炎症有环节,则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更严重,胃镜检查表明炎症同样无好转,则为无效。(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展开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表1 症状评分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研究组 | 40 | 8.52±0.36 | 1.26±0.63 | 9.462 | <0.05 |
参考组 | 40 | 8.38±0.53 | 2.63±1.42 | 8.342 | <0.05 |
t | | 0.219 | 3.592 | | |
P | | >0.05 | <0.05 | | |
2.2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小笼包97.5%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5%,P<0.05。
表2 临床疗效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40 | 29(72.5) | 10(25.0) | 1(2.5) | 39(97.5) |
参考组 | 40 | 24(60.0) | 9(22.5) | 7(17.5) | 33(82.5) |
χ2 | | | | | 5.050 |
P | | | | | <0.05 |
2.3 不良反应状况
就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状况来看,研究组与参考组中各有4例和3例患者出现腹泻,无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10.0%与7.5%没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近年来的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该病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食管抗反流能力不足,从而使得胃部、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向食管中反流,进而导致胃酸对食管黏膜造成腐蚀,进而导致食管出现炎症。而患者会逐渐感受到吞咽困难、反酸、烧心等症状。此外胃内压力升高、胃动力不足等也是主要原因。就当前临床上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来看,抑制胃酸是最主要的方向。而且研究证实患者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胃酸反流程度、持续时间有直接的关系。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具有强大的抑酸功能,因此成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要选择。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种药物都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原子泵抑制剂,用药以后均能够抑制胃酸、缓解症状。但是,奥美拉唑属于第一代原子泵抑制剂,该药物相对来说抑酸效果容易受个体影响,稳定性相对不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而埃索美拉唑则属于第二代原子泵抑制剂,该药物经肝脏首次代谢率低,并且其中的有效成分相对较多,所以患者服用以后对药物的利用率更高,产生效果也更快,能够是胃部PH值得到持续提升,进而降低胃内容物含量。并且埃索美拉唑个体差异相对较小,所以具有非常稳定的疗效。就本次研究中的数据来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说明两种药物相比,埃索美拉唑的改善症状的能力更强。而就临床疗效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5%,P<0.05,另外就不良反应来看,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药物都非常安全。
综上所述,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过程中,埃索美拉唑疗效显著,改善症状效果明显,可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鄢熙.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对比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1):90-92.
[2]李远,杨飏.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J]. 吉林医学,2020,41(09):2177-2178.
[3]胡学军,徐威,邱全兴,汤瑜,钟晓锋.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