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的前兆,如何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动脉硬化的前兆,如何预防

王晓飞

四川省荥经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雅安 625200


动脉硬化的概念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性病变,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或者其他不良因素的刺激下,由健康的富有弹性的动脉变成硬化性的动脉,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出现管腔狭窄,这种情况就称之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老年时期加重,因此动脉硬化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因素之一[1]

造成动脉硬化的原因

1.高血压。高血压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胆固醇、脂质等物质的沉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2.糖尿病糖尿病人容易发生脂肪代谢障碍,因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分解脂肪酵素的活性会增高,大量脂肪酸游离出来,造成堆积形成动脉硬化。

3.高血脂。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使过多的油脂沉积在血管壁上,容易引发动脉硬化。

4.生活习惯。吸烟、不良的饮食、不爱运动导致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都可造成动脉硬化。例如吸烟导致血小板的凝聚功能加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胆固醇升高等。

*动脉硬化的前兆表现

1.临床体检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增高,量血压时可发现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等。临床X线检查时可发现主动脉结向左上方突出,影像下可见片状或者弧状钙质沉着阴影。这些表现均提示身体可能出现动脉硬化现象。

2.在日常活动时常常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症状突发且在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但心悸出现时疼痛较为剧烈,严重时可发生心绞痛。

3.容易记忆力衰退,并且出现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等现象。头疼发作时间不具体,疼痛时轻时重,精神状态差,严重时会因脑供血不足发生昏厥和脑梗。

4.情绪及性格的改变。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有时会感到悲伤、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但有时也会产生高兴、活跃等积极情绪。严重者出现语无伦次,说话颠三倒四的现象。

5.行动出现异常。会逐渐出现步态僵硬、行走缓慢等现象。常常表现为反应较迟钝,思维不清晰。

6.皮肤敏感,容易出现损伤,比如划痕;容易出现手脚发冷,全身出汗的现象;常常感到四肢酸痛慵懒,比如抬不起胳膊、走路腿脚酸痛等;日常活动时出现手抖、手指哆嗦、抽搐等现象。

7.视神经系统减弱。感觉看东西比较模糊,伴有视力下降的现象,有时会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

8.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心静、判断能力下降,嗜睡或者失眠多梦等现象。

如何预防动脉硬化?

1.建立科学的饮食机制。饮食上以清淡、低盐低脂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苹果、橙子、芹菜、菠菜等水果蔬菜),这些食物可以减少胆固醇的蓄积;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如南瓜、红薯、玉米、香蕉等),这些食物富含高纤维素,利于排便,使胆固醇通过粪便排泄,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多吃多吃低胆固醇的食物(如鱼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优良蛋白质可以在人体内阻碍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减少胆固醇堆积。

2.生活规律的改善。平时在生活中要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及时排遣坏情绪,多和人交流,懂得改善心情,工作或者生活之余,要懂得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通宵。

3.加强体育锻炼。平时生活中可多进行有氧运动(跑步、游泳等),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但体育锻炼应该循序渐进,不可勉强做大幅度和剧烈的运动,容易造成肢体损伤。

4.戒烟限酒。烟酒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容易诱发动脉硬化的形成,而且戒烟限酒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5.控制危险因素。当自身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时,首先要用药物控制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恶化,因为这类疾病是引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所以要更加重视。除了药物治疗外,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尽量清淡为主,不可暴饮暴食,加强运动。

6.对于肥胖患者要及时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患者容易出现“三高”症状,极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的现象,因此肥胖患者要注意饮食,控制体重。

动脉硬化值得注意的事

1.平时应多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这几项指标,一旦发现指标异常,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进行相关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2.不吃早餐也会导致动脉硬化,其原因是胃内缺少食物,导致人体血液中会出现一种B行血栓球蛋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导致血液凝固,使患者容易出现心肌梗塞,从而导致动脉硬化,因此早餐不容忽视。

3.年龄较大的患者要进行定期的体检,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循环能力没有那么好,而且随着基础的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更大。

4.如果已经出现动脉硬化的症状,要尽早进行干预,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增多,出现动脉硬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在生活中不仅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更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本研究所引用文献如下:

[1]张峥,毛燕君.移动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应用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