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76017
摘要:药品主要是应用于预防、治疗及诊断人的疾病,有针对性调节人生理机能,并拥有严格适应证、用法及用量物质,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商品。为进一步保证药品质量可靠性,需积极采取一系列方式进行质量检测,以及实现药品质量检验标准化管理,以此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合理。本文就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方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药品;质量检验;标准化管理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药品质量检验中,有效提高检验水平,制药企业竞争力逐渐加大,需对其检验方法创新及完善,保证药品检验成果可靠性。新思想潮流下,药品厂家生产药物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生产质量未达标的药物,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因此,有必要加强药品质量管控,提高检验质量水平,提升药品质量标准至关重要。
药品检验质量控制必要性
药品检验作为药品研发、生产和流入市场重要环节之一,国家布设相应的药品检验机构,和医疗机构设置药品检验部门,拥有同一个目标,保证检验人员对药品各项质量性质检测,保证药品质量达标,方可投入市场和临床中应用,发挥药品自身真实成效。药品检验作为一项复杂性及要求较高的工作,检验流程繁琐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最终检验结果。因此,为保证药品检验结果准确性,需严控检验过程质量,促使其各项操作规范化,合理配置检测仪器设备,保障药品检验完整性及安全性,为人们提供安全性较高的药品,保证社会稳定发展[1]。
二、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分析
药品作为一类特殊商品,其质量具有独特属性,与其他产品质量等级相较药品仅有两个类别,即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市场上需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药品出售。药品质量检验方式较多,不同检验方式原理不同,最终获取的检验成效存在较大差异性,不仅包含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而且涉及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其中化学分析法又可划分为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物理分析法涉及熔点测定法、相对密度测试法、pH值测定法;光谱分析法包含荧光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涵盖高效液相色、气相色谱法等。现阶段,药品质量检测中普遍应用方式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检测方法中色谱柱可循环利用,且样品回收难度较低。同时,该方式检测拥有以下特征优势:其一,灵敏度高。紫外线检测器可高达0.01ng,进样量满足μL数量级;其二,高压性。对流动相施加压力,促使其短时间内通过色谱柱;其三,高效性,分离能力较强。可通过控制调整流动相、固定相,以此满足成分最佳成效;其四,分析速率快。此种方式与经典液体色谱法相较效率较高,通常在一刻钟至半小时内可完成,少数药品可在5分钟内完成,大部分药品检验在1小时内可完成[2]。
三、药品质量检验标准化管理方式
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保证药品质量检测成果可靠性,检测机构需建立非临床评级管理组织,选用对外选拔、公开公正聘请高素养人才,完成药品质量监督及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性。质量检验过程中,不断强化人员自身素养,引入高水平人才,并通过安排检验人员外出学习、训练,丰富其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训练其自身实际技能,为药品质量检验规范化提供人才支撑。
药品质量检测管理
药品质量检测管理内容十分关键,需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为着力点:一是健全药品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标准为药品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做以导向,药品检验机构在日常检验过程中,需针对各方面问题进行汇总,不断进行升级优化,完善检验标准,保证药品检验操作更具规范性,提高最终检验成果可靠性。其二,加强药品检验资金投入。现阶段,药品数量及种类大幅度增长,增加药品检验工作量,应及时注入相关支撑资金,更换检验机器设备,为药品检验人员提供良好的辅助工具,保证最终检验成果精准度。其三,加大实验记录、实验操作等管理工作。药品检验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精密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正式应用之前需进行校准,以此减少分析误差。仪器设备使用之后,需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完成设备维护、保养及校准操作,保证各类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最终检验成果精准度做以支撑。药品检验过程中包含大量数据,如仪器使用数据、分析过程中原数据等,要求检验人员进行真实、完整记录,妥善进行保存、备查[3]。
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3.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获取生产资质时,应建立满足药品质量管理任务目标,应按照相关规程,全面贯彻至药品生产环节中,保证药物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满足临床实际需求。同时,建议质量监测与监督人员,应实时监控药品生产环境、设备及人员;生产人员应持证上岗,保证个人卫生,严格依照相关要求进行着装,人员工作服和口罩均需进行严格消毒,现场地面需保持洁净及消毒;药品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抽调专业人员审核各项参数。
3.2上市检测管理规范
药品获取上市出售通知之后,并未标明监测管理工作闭合完成,待药品上市出售之后,应密切关注患者使用状况及不良现象,及时掌握药品在应用中存在风险,针对具有风险的药品,需取消流动资源,监督企业严格把控该药品质量管理及监督。
3.3评审与药物经营质量管理
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检验机构需掌握药品市场最新状况,建立完善的评审制度,新药品投入市场应用之后,应积极借助系统化制度,审核数据可靠性、真实性,若其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后,方可进入市场售卖。同时,制药企业获取一定经营资质之后,应对药品销售、运输等环境进行管控,实现药品检验全生命周期管理,联合政府、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不断优化完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以完整性文件保证药品控制质量。
3.4药品质量检验标准化法律管理
国家对药品标准化管理相关法律文件较多,不仅包含GCP、GMP,而且涉及GLP、GSP、GAP等,为药品生产科学、合理应用检验方式及原理做以支撑,减少生产中人为操作不当、交叉感染,仅为优化药品质量;GCP对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约束,保证受试者安全性及权益;GLP为实验室药品质量检测设计、监督管理做以支撑;GSP主要强调基于药品采购、存储、销售及服务等方面,保证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实现对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GAP对规定药品注册,规定药物应在研究分析过程中,非临床研究机构应按照药物管理规范完成检验。
结束语
药品质量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需按照相关规范不断优化其药品检测工作,提高药品质量检验水平,保证最终检验可靠性。应选取合理的药品质量检测方式,配备专业仪器设备,保证药品质量,促进制药企业良好发展。药品质量标准化管理方面,需严控其流通环节,强化生产及上市监督,提高药品应用可靠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郭世富.抗菌药物敏感性体外检测系统质量控制标准[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9,40(1):42-46.
唐文,李小龙.西药库房规范化的药品质量管理方法的相关研究[J].健康必读,2019,(27):286-287.
刘一航.基于药品监督管理下的假冒伪劣药品治理方法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0,262(1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