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 北京市 西城区 100017
【摘要】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现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文化,中医的文化知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可以说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代表之一,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瑰宝。中医治疗多种多样,多以中药、针灸、拔罐、推拿、按摩加食疗等方式使患者消除病痛,直至康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作为四大医学著作之一,更具有中医文化的代表性。《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中医文化的经典书籍,它不仅仅是一部中医经典书籍,更是一部经典巨作,其书包含着天文、哲学、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医疗实践相融合的结晶。本文探讨让中医“活”在当下,通过《黄帝内经》谈起,以中医结合现今临床治疗经验,来研究验证中医经典理论的价值。通过中医经典理念,进行临床理论的创新,为广大患者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验及临床实践,研究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新药的研制,使疗效得到进一步突破。
【关键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医文化
从原始社会神农氏尝百草开始,中医文化逐渐形成。中医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常常是一碗药、一根银针就会对患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中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药生生不息传承数千年,以至于在现今还能够不断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临床效果显著,这也是中医受广大患者欢迎的主要原因。
中医文化经典
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对人类健康有着巨大的贡献[1]。中医药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为一些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解除病痛。《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中医文化的经典书籍,它不仅仅是一部中医经典书籍,更是一部经典巨作,其书包含着天文、哲学、政治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医疗实践相融合的结晶。很多人会问,什么是中医?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以来战胜疾病所积累的经验,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黄帝内经》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2]。《黄帝内经》的“以人为本”,突出在尊重人、关爱人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切实站在患者的角度及其个人的角度去探索发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者天地之镇也”等记载也出自于《黄帝内经》[3]。中医还讲究邪不压正,是说人身体中的“正气”,中医以“扶正祛邪”要求“祛邪而不伤正”等一些中医理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文化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和人类对事物的一种认知,中医不仅能治病救人,中医可以内化为认知生命活动的思维方式。学习中医,首先要学习中医的文化,学习中医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切实在发扬中医文化特色[4]。将中医应用在现代医学的临床研究中,是在发扬中医文化。通过中医结合临床实验来推动学术上的发展创新,推动临床疗效的突破。
2利用经典推动临床
先人们留下的这些医学经典是经过无次实践得到的临床经验的结晶,故而将经典应用到临床上,能推动医学创新,突破临床疗效,可以通过长期的临床试验来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再好的临床实验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是很多从事中医研究的人员领会不到中医的精髓,认为先人的方法老套,跟不上现代人的需求,可是一些中医经典著作仍是我们防病治病的依据。中医存在几千种,暂时还没有可以将其取而代之的理论,而一些中医经典中记载的防病治病手段和治疗方法在现今仍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一部中医理论已应用到临床治疗研究中。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其在临床实验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其中一些中医理论及原理,仍是我们临床实践的准绳。利用经典应用临床,是中医的发展方向,通过临床能更好地发扬中医文化。
3利用科研拓展经典
在科学上存在一种假说,是人们通过科学的手段对一些未知事物做出的推测,一些推测要经过临床实践进行证实,以验证事物的合理性,同时得出理论上的认识。科学假说是打开科学新领域的钥匙,中医理论也存在很多的假说现象,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手段把中医经典里的一些不确定的理论证实为合理、实用的理论,把“假说”变成“真说”。
4小结
中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间百草皆入药”是先人对大自然逐步认知及实践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同时,中医理论还注重道德层面,中医还讲究阴阳平衡,素有“邪不压正”之说。现如今有些学习中医的医者,对一些中医经典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没有真切理解领悟其中的道理,这样就不能充分结合临床实践来发扬中医文化。
利用《黄帝内经》中的经典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也是通过科学的手段进一步证实中医经典理论在临床上具备的科学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中的理论进行科学创新,为患者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也可以通过临床实验进行新药的研制,在医疗上取得新的突破,造福广大患者。
中医学是我们的宝库,中医经典中(《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些经典书籍是宝库中的精髓,一些中医临床实践大多借鉴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些古书籍中的实践理论。现如今,中医学经历了长期及反复的验证后,仍然是医学临床实践不可或缺的参照性的理论。这些古代医学经典原著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其在今天的学术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从《黄帝内经》谈起,结合临床实验,让中医经典“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1] 潘乃嘉,陈莹.从《黄帝内经》阴阳理论论治经断前后诸证[J].亚太传统医药. 2021,17(03).
[2] 李吉武,唐爱华,陈文辉,王振刚,李双蕾.《黄帝内经》“规矩权衡”之“方圆”与“升降”探析[J].医学争鸣. 2020,11(06):011.
[3] 李克林.符号翻译学派视角下的中医经典翻译策略——以《黄帝内经》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0,32(04).
[4] 佟旭,胡镜清.从病机角度浅析《黄帝内经》审机论治的疾病诊疗体系[J].中医杂志. 2020,61(17):005.